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初一(2)班學生李小剛對學習亳無興趣,成績極差,各科考試很少及格。一次期中數(shù)學考試,他一道題也答不上來,就在試卷上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零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地自我靠近零分你是如此多青難到你把我當著一個無用的人不我不是一個無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棵自真心再見吧零分。
數(shù)學老師閱卷時,看到這份無標點別字連篇字跡潦草的“答卷”后,非常生氣地把李小剛叫到辦公室交給了班主任梁老師。梁老師問明情況后,并沒有直接訓斥李小剛,而是耐心地幫助李小剛在他的“杰作”上加了標點,改了錯別字,重新組織了那段話:
零分,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你如此多情,
難道你也把我當作一個無用的人?
不,我不是個無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顆自尊心。
再見吧,零分!
然后,梁老師讓李小剛讀了這段話,贊嘆道:“這是詩,一首很好的詩??!”
聽到這句話,李小剛感到根驚詫。梁老師接著說:“詩貴形象,你這首詩很形象。詩言情,詩言志,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你是個不甘心與零分為伍的人。”
這是詩?我也能寫詩?
沒想到梁老師不但沒有批評他,還會如此評價他,李小剛非常激動。
從此,在梁老師的不斷鼓勵和幫助下,李小剛驅(qū)散了心中的陰霾,堅定了學習的信心,端正了學習態(tài)度。
兩年后,李小剛順利地考上了高中。
問題:
(1)梁老師成功地運用了哪一德育原則?(6分)
(2)結(jié)合材料,闡述貫徹該原則的基本要求。(12分)
答案解析:
(1)粱老師成功地貫徹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
這一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fā)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diào)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
(2)要在德育工作中貫徹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德育原則,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教育者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全面分析,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優(yōu)點和不足。材料中粱老師通過學生在數(shù)學考試中寫的“詩”,不僅沒有批評,反而從中看到了學生不甘于落后的精神,體現(xiàn)粱老師對學生的客觀評價。
其次,教育者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條件,將學生思想中的消極因素轉(zhuǎn)化為積極因素。梁老師在這件事的處理上,利用學生的詩鼓勵了學生,讓他在以后的學習中運用自己積極的精神努力學習,最終取得了好的成績。
最后,教育者要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能力,啟發(fā)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fā)揚優(yōu)點。梁老師對小剛的德育工作沒有直接說教,而是通過對他“詩”的評價進而使小剛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并在這種認識下堅定了學習信念。

31材料:
小林進入初中以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小學時,他經(jīng)常把這是老師說的掛在嘴邊,現(xiàn)在,他經(jīng)常跟同學一起討論書本以及老師的一些觀點,覺得書本上和老師的很多觀點不合理,經(jīng)常以獨立批判的態(tài)度對待老師和家長所給出的建議,有時候甚至會因為一個問題或觀點同老師爭得面紅耳赤。老師覺得小林有時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所學原理恰當?shù)丶右赃\用,看待問題有點片面.對一些觀點的懷疑和批判缺乏充足的論據(jù)。
問題
根據(jù)心理學原理分析小林思維變化的特點(9分),提出促進小林思維發(fā)展的建議。(9分)
答案解析:
初中生的思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其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這一特點體現(xiàn)在運用假設、邏輯以及運用邏輯法則三個方面。另外,與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的矛盾性特點相呼應,初中生的思維也顯示出明顯的矛盾性,這—特點也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顯思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維活動的自我中心的出現(xiàn)。
針對中學生思維發(fā)展的特點,教育應當做到以下幾方面:
(1)貼近生活,拉近理論與實踐的距離。
(2)從具體實物到到抽象思維。
(3)從動手實踐到抽象理論。
(4)要創(chuàng)沒一種能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情境。
(5)加強實際邏輯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