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31.B【解析】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對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
32.B【解析】“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的意思是聽說不如自己親眼看見,只有自己親身經歷的才是可信的,體現(xiàn)了“直觀性原則”。
33.B【解析】西鄰五子各有不同,根據其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體現(xiàn)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34.A【解析】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使他們能夠接受,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墨子的觀點正是體現(xiàn)了量力性原則。
35.B【解析】考查講授法的含義。
36.C【解析】講授法容易造成“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效果,不利于因材施教。
37.B【解釋】講授法可分為講讀、講述、講解和講演四種。
38.B【解析】題干闡述的是談話法的含義。
39.B【解析】演示法是教師配合講授和談話,通過給學生展示實物、教具,演示實驗或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李老師正是應用了這種教學方法。
40.D【解析】題干闡述的是演示法的概念。
41.A【解析】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是:教學目的和任務的要求;課程性質和教材特點;學生年齡特征;教學時間、設備和條件;教師業(yè)務水平、實際經驗及個性特點。
42.D【解析】實習作業(yè)法是指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要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課上或課外進行實際操作,將知識運用于實踐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在自然學科的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數學課的測量練習、生物課的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yǎng)等。
43.D【解析】實驗法是指教師引導學生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進行獨立操作,引起某些事物和現(xiàn)象產生變化,從而使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培養(yǎng)學生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方法。王老師正是應用了生物實驗的方法。
44.B【解析】發(fā)現(xiàn)法是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是指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通過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45.C【解析】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應用范圍有限,有些抽象的知識不能通過此法來掌握。
46.A【解析】題干闡述的是教學組織形式的概念。
47.A【解析】個別教學是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的教學組織形式。
48.B【解析】我國古代的私塾是個別教學組織形式的典型模式。
49.C【解析】就教學管理來看,個別教學組織形式的教學活動和教學時間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學生入學、畢業(yè)、退學等學籍管理沒有制度化。這種教學組織形式辦學規(guī)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能較好地適應個別差異。
50.B【解析】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出版了《大教學論》,該書最早從理論上對班級授課制進行了闡述,為班級授課制奠定了理論基礎。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