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答案與解析
1.A教師對學生的批評越多,學生學習越被動,成績越差。
2.C“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要求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是啟發(fā)性原則。
3.B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4.D人身心發(fā)展的源泉與動力是個體主觀能動性。
5.A教師考核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業(yè)務水平、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成績,即德、能、勤、績。
6.D藝術表演能力、繪畫能力屬于特殊能力。
7.C題干是對形成價值觀念的解釋。
8.C心智技能的執(zhí)行是借助于內部言語在頭腦內部默默地進行的。
9.A對小學生而言,為幫助其集中注意力于重點內容上,并促進理解和記憶,對教材中的重點部分應進行摘錄和劃線。
10.B耶克斯和多德森認為,當學習任務比較復雜而且困難時
11.B人們常說“教育有法而教無定法”,這反映教師勞動具有創(chuàng)造性特點。
12.D智力的群體差異指不同群體之間的智力差異,包括性別差異、年齡差異和種族差異等。水平差異屬于個體差異。
13.D一般情況下,心理學家們按技能的性質和特點將其分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14.D小組活動的特點是小型分散,便于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
15.B此階段的兒童的道德判斷受外部的價值標準所支配和制約。
16.C問題情境就是有讓學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單純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17.D遷移的內容有一般的也有具體的,據此可將遷移分為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18.D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學》標志著教育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19.A專家型教師關注的是學生,所以他們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的。
20.D課程要落實到學生身上,去影響學生,就必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特點。
21.B由教育學理論可知,現代教育的特征是科技教育。
22.A正常的秩序是維持和控制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條件,學生同樣如此。
23.B為促進遷移,教師在教材的呈現程序方面應從一般到個別,不斷分化。
24.D智育的主要任務是用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學生,教給他們基本技能、技巧,使他們具有運用知識的本領,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學生的學習成績差并不能說明該生的智力水平差。
25.C教學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過程,所以教學認識的主體是學生。
26.B無論是任務還是行為規(guī)范,要貫徹執(zhí)行必須要先進行充分的理解,否則有可能發(fā)生貫徹上的偏差。
27.C巴甫洛夫經典實驗“條件反射”中用的動物是狗。
28.B畫線是閱讀時常用的一種復述策。
29.C形象聯想策是指一種遵循形象化、組織化和聯想化三條原則的學習策。
30.A不同性質的社會對學生進行不同內容的德育,因此,學校德育具有社會性。
31.在 通常情況下,課堂氣氛可能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1)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tǒng)一;(2)消極的課堂 氣氛通常以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為特征;(3)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失控的氣氛: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
32.要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原則,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尊重與理解學生原則,學生主體性原則,個別化對待原則,整體性發(fā)展原則。
33.(1) 主體性原則。指任何學習策的使用都依賴于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fā)揮;(2)內化性原則。指訓練學生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 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應用;(3)特定性原則。指學習策一定要適于學習目標和學生的類型;(4)生成性原則。指學生要利用學習策對學習材料進行重 新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5)有效的監(jiān)控。指學生應當知道何時、如何應用他們的學習策,并能反思及描述自己對學習策的運用過程;(6)個人自我效能 感。指教師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的能力。
34.(1)復習和檢查過去的學習;(2)呈現新材料;(3)提供有指導的練習;(4)提供反饋和糾正;(5)提供獨立的練習;(6)每周或每月的復習。
35.1)引起學生注意;(2)提示教學目標;(3)喚起先前經驗;(4)呈現教學內容;(5)提供學習指導;(6)展現學習行為;(7)適時給予反饋;(8)評定學習結果;(9)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
361)奧蘇伯爾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生的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意義學習。 (2)所謂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系。相反,如果學習者并未理解符號所代表的知識,只是依據字面上的聯系,記住某些符號的詞句或組合,則是一種死記硬背的機械學習。 (3)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 件)的影響。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范圍之內的。一般說來,學生所學的教科 書或教材,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邏輯意義的。從主觀條件來看,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其次,學習者必須 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最后,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更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 關舊知識發(fā)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際意義即心理意義。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 (4)從本案例來看,材料本身有意義,造成學生死記硬背的是主觀條件。也就是說,學生沒有將新知識與適當觀念聯系起來,從而沒有使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學生意義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37【答案要點】(1)該教師應用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以教師講解、引導為主;②談話法:教師通過設問,引導學生自己獲得知識。 遵循的教學原則:①直觀性原則:用事例、實物講解;②啟發(fā)性原則:啟發(fā)學生思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③科學性與思考性結合的原則:用“9•11”事件教育學生熱愛和平;④理論聯系實際原則:讓學生聯系教學樓,在教室里找證據等生活實際來學習。
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輔導內部資料、內部測試題
教師資格證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