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三、對大學之道和教之大倫的闡述

每年入學一次,隔一年考試一次。學習了一年,就考察他經(jīng)文句讀的能力辨別他的志向所趨。學習了三年,就考察他是否專心致志于學業(yè),親愛同學樂和群 眾。學習了五年,就考察他是否廣博地學習,親敬師長。學習了七年,就考察他能否討論學問上的深奧道理和選擇朋友;這已可稱為“小成”。學習了九年,就能聞 一知十,觸類貫通,臨事獨立判斷而不惑,不再違背師道;這可以稱為“大成”。這樣以后才能教化人民,移風易俗,附近的人心悅誠服,而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 這就是大學教育的道路。

大學開學的時候,天子就讓負責的人穿戴皮制弁帽的朝服,讓他用蘋藻一類菜蔬來祭祀先圣先師,向?qū)W生表示對于道術的尊重。學習并歌唱《詩·小雅》中的 《鹿鳴》、《四牡》。夏天還沒有禘祭以前,天子就不到學校去視察考查,使學生能夠優(yōu)游寬緩地去用心學習。老師要時常靜觀默察,不必多說話,使學生在內(nèi)心自 覺地受到啟發(fā)。年幼的學生只能聽講,不要亂發(fā)問,那是因為學習不能不一級一級地上升。這七項,是教學的大道理。

大學的教育,依照時序進行,(如春秋教學禮樂,冬夏教學詩、書等)而且一定要教正規(guī)的課業(yè);退下來休息時還一定要在家中繼續(xù)鉆研。這樣,也就能鞏固他的學業(yè)而且親愛師長,喜歡他的朋友而且信守道義。因此即使離開了老師和同學,亦不會違背道義。

四、闡述了教育規(guī)律和學習規(guī)律

1.教育方法科學,重視曉喻啟發(fā)、循循善誘

《學記》認為為人師者應“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也就是說老師應時常觀察學生而不要動輒講說,要讓學生用心思考,主動鉆研。教育的本質(zhì)應該是曉喻 告知,引導而不牽強,勉勵而不壓制,啟發(fā)而不徑直表達,“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那么“善喻”的標準又是什么呢?“道而弗牽則 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引導而不牽強就會態(tài)度溫和,勉勵而不壓制就會作風平易,啟發(fā)而不徑直表達就會引人思考。溫和、 平易而又引人思考,才可以稱得上是善于曉諭。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知道進學的深淺難易,同時了解學生資質(zhì)的優(yōu)劣美 惡,才能針對不同的階段、不同的學生而進行廣泛地曉喻,能夠廣泛地曉喻然后才能做老師。

2.治學態(tài)度端正,重視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為了讓學生能恭敬地對待學業(yè),樹立端正的為學態(tài)度,大學入學時舉行擊鼓開篋的儀式,同時通過兩種體罰越禮犯規(guī)者的用具———槚木條、荊條起到威嚴整 肅的效果,防止學生怠惰,“入學鼓篋,孫其業(yè)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鄭玄注:“鼓篋,擊鼓警眾,乃發(fā)篋出所治經(jīng)業(yè)也。”“夏,槄也;楚,荊也。二者所 以撲撻犯禮者。”為學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不能逾越等級,超越自身水平,“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從某種程度上也杜絕了浮躁不實的產(chǎn)生。領悟到由 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道理,端正了治學的態(tài)度,方可立志向?qū)W。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