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人物簡介

杜威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民主主義與教育》與柏拉圖的《理想國》、盧梭的《愛彌兒》被稱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個里程碑著作。杜威也是進步教育的代表人物,因為他在芝加哥實驗學校的實踐推動了當時美國的進步教育運動。同樣推動進步教育運動的還有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伯克赫斯特的道爾頓制、帕克的昆西教學法、華虛朋的文納特卡制、沃特的葛雷制以及約翰遜的有機教育學校。

二、教育思想

(一)三中心

赫爾巴特作為傳統(tǒng)教育的代表人物,強調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主要突出教師的主導地位,要給學生傳授系統(tǒng)的知識,但他忽略了學生的興趣需要,也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杜威批判傳統(tǒng)教育的理念,認為應該將教育建立在兒童天性上,并且他還借鑒了盧梭兒童本位的觀念,提出兒童中心的理論,在此基礎上,形成杜威的新三中心,即兒童中心、經驗中心、活動中心,因此杜威被稱為現(xiàn)代教育代表人物。

(二)教育本質

杜威從哲學、心理學等角度論述教育本質,提出了三個重要命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

杜威認為教育應該使兒童從生活中學習,教育應該是兒童現(xiàn)在生活的過程,因此,杜威提出教育適應生活說。這正與斯賓塞“為完滿生活做準備”的觀點相對立。斯賓塞認為我們應該考慮未來生活,因此提出教育準備生活說。而杜威卻覺得未來生活太過于遙遠,應關注現(xiàn)在生活的需要。既然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那學校也應與社會相關聯(lián),因此杜威提出“學校即社會”的觀點。他認為學校是一個雛形的社會,學校應該幫助學生去適應社會。由于杜威關注到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杜威屬于生活本位論的代表人物。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長,他認為教育者應重視兒童生長的過程,因此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否定外在的目的,他認為教育過程有其自身的目的,所以杜威屬于教育無目的論的代表人物。

杜威提出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或改造,他認為兒童在活動中獲取各種直接經驗,教育者應指導兒童把這些經驗加以整合。既然學生需要從經驗中學習,也就是杜威所提的“從做中學”,因此他認為學校需要開設園藝、烹飪、紡織等課程幫助學生獲得相關知識。杜威的課程強調學生的興趣,因此他屬于經驗課程的代表人物。也正是由于杜威認為課程應顧及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所以他提出“教材心理學化”的觀點。

(三)五步教學法更多真題及資料請加小編微信66746005領取

杜威提出教學的五步: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通過思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并且通過“做”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