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教師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0分)

參考答案:(1)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2)建立教師威信;

(3)要善于同學生交往;

(4)發(fā)揚教育民主,傾聽學生意見;

(5)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6)正確處理師生矛盾。

22.簡述學習遷移的影響因素。(10分)

參考答案:學習遷移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相似性 1.學習材料之間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相似性 3.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認知結構 1.學習者是否具有相應的背景知識(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 2.原有知識經驗的概括程度(概括水平) 3.認知技能或認知策略

(三)學習心向與定勢心向與定勢常常指的是同一種現(xiàn)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動力準備狀態(tài)。

定勢對遷移的影響表現(xiàn)為兩種:促進和阻礙。除前面所涉及的影響遷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諸如年齡、智力、學習者的態(tài)度、教學指導、外界的提示與幫助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遷移的產生。

23. 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有哪些基本要求?(10分)

參考答案:調查問卷的問題設計有以下幾點要求:

1.內容與表述第一,要選適當的問題類型,問題的結構合理、邏輯性強。第二,應回避詢問有關社會禁忌、愛好和個人隱私之類的問題。第三,每題只能包含一個觀點,避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觀點在同一題中出現(xiàn),造成題目似是而非。第四,問題的文字表達要準確,簡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問句、雙重否定句等。用詞上,要避免使用模棱兩可、晦澀的詞匯以及方言等。

2.題目的數量問卷的長度要適度,一份問卷作答時間一般以20-30分鐘為宜。 3.題目的排列問題的排列順序要做到分類清楚、層次分明和合乎邏輯。通常情況下是:第一,在指導語之后,是關于被調查者基本情況的問題。第二,先簡單熟悉的問題,后復雜陌生的問題。第三,先一般問題,后具體問題。第四,先封閉式問題,后開放式問題。第五,先普通問題,后敏感問題。第六,如果問卷含有檢驗性問題,要把這些問題分開排列,不可集中排在一起,否則易被識破,影響所獲信息的準確性。第七,對于涉及時間順序的問題,要依據一定順序排列,如先近后遠。第八,對非等級問題選項的排列必須保證是隨機的,否則容易造成被調查者的活動定勢,不認真作答。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24. 材料:

四年級班主任李老師做了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班上多數學生在家?guī)缀鯊膩聿桓杉覄栈?,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有些家長對學生勞動也不支持,認為學習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務,勞動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沒必要,家長完全可以代勞。在班級開展的一些勞動活動中,李老師也發(fā)現(xiàn),學生不僅缺乏一般的勞動技能、習慣,而且缺乏勞動意識,甚至厭煩勞動。

問題:

(1)結合材料談談對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性。(10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師,將如何在班級開展勞動教育?(10分)

參考答案:(1)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如下:

①通過勞動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材料中家長認為讓學生參加勞動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學生在勞動中可以幫助學生擺脫脆弱性和依賴性,形成強大的自我約束能力,學生的自制力一旦形成,將會應用到學習中去。

②通過勞動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材料中的家長不讓學生干家務活,使學生缺乏勞動技能,不利于良好素質的培養(yǎng)。學生在勞動中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獲得更多的知識,鍛煉身體。

③通過勞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材料中有些學生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不利于他們勞動習慣的形成。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樹立愛勞動的意識,激發(fā)對不勞而獲的厭惡感,能夠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果實。

總之,應該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樹立強烈的勞動觀念,促進學生基本素質的提高。

(2)如果我是李老師,我會通過以下方式開展勞動教育:

①通過節(jié)日、班會等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

②家校配合共同開展勞動教育;

③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勞動;

④開展勞動課程,有效搭建活動載體;

⑤通過激勵評價,激勵學生熱愛勞動;

總之,我會通過多種方式,運用恰當的評價手段,開展勞動教育。

25.材料:

沈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時,問學生:“雪景很美,誰能把它美美地讀出來?他讀的時候,大家閉上眼睛聽,體會他能不能把你帶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第一個學生讀完后,沈老師問:“你們是不是感覺走到雪野中去了?”大多數學生很猶豫。沈老師笑著說:“剛走到雪野的邊上,是不是?”大家都笑起來。沈老師說:“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領進去。”接著示范的讀了一遍,然后問:“往前走幾步沒有?”學生都點頭說:“走了。”沈老師繼續(xù)說道:“相信有同學會比老師讀得更好。誰領著大家繼續(xù)往前走?”……后面的學生果然越讀越好。

問題:

(1)評析這一教學片段中沈老師的教學行為。(10分)

(2)結合材料談談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10分)

參考答案:

(1)沈老師的教學行為體現(xiàn)了新課改的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具體分析如下:

①創(chuàng)設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材料中沈老師讓學生自己體會走在雪景里,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到課堂的積極性。

②沈老師踐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材料中的沈老師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能動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了學生情感共鳴。

③沈老師充分發(fā)揮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材料中,沈老師在課堂作為教學活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內容,規(guī)范和評價學生。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

①決定學生學習的方向、內容、進程、結果和質量,并起著引導、規(guī)范、評價和糾正的作用;

②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學習態(tài)度發(fā)揮作用;

③影響學生的個性以及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④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學習質量的檢查者。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題計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yè)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

26.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

(1)如指導二年級小學生學習本課,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2)設計“甚至”一詞的教學過程(20分)

(3)設計本課板書(10分)

參考答案:(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理解“甚至、在乎”等詞語意思。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朗讀形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珍惜生命的意識,樹立保護小動物的人生觀。

(2)一、初步把握:

教師設疑: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些什么呢?(我在海邊散步,發(fā)現(xiàn)被困的小魚)

方法:默讀課文

二、找出句子

教師設疑: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小魚的呢?(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方法:同桌交流

三、找出詞語

教師設疑:這個句子能體現(xiàn)出魚怎樣的特點呢?(很多)

哪個詞語準確的說明了魚的多呢?(甚至)

那“甚至”是什么意思呢?

方法:聯(lián)系生活,談談對于“甚至”的理解。

四、情感體會

教師設疑:如果此時你的面前就有這么多小魚,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驚訝的)

那么,我們該用怎么樣的語氣來讀呢?(驚訝)

如果此時你的面前就有這么多小魚,你會怎么做呢?

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口語交際

(3)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