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第八章 德育

801、德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的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狹義的德育指(學校德育)。

802、德育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構成。

803、德育的特點:(⑴社會性。⑵歷史性。⑶相對獨立性)。

804、1995年頒布的(《中學教育大綱》)規(guī)定了我國中學德育的目標。

805、德育過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nèi)容和德育方法)四個相互制約的因素構成。

806、我國中學德育的主要原則有(導向性原則、疏導性原則、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jié)合原則、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五項組成。

807、德育的途徑是指(德育的實施渠道或形成),我國中學德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勞動和社會實踐、共青團和少先隊活動、班主任工作、校園環(huán)境建設)等等。其中(思想品德課和其他學科教學)是基本途徑。

808、初中(思想品德課)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勞動)是培養(yǎng)人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基本方法,是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本途徑。

809、德育的方法有(說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實際鍛煉法、榜樣示范法、評比競賽法、獎勵與懲罰法)。

810、說服教育的方式主要有(語音說服和事實說服)兩種。情感陶冶法其主要形式有:(以教師自身的美、環(huán)境美、情景美和藝術美來感染和熏陶學生)。實際鍛煉法主要包括兩種形式:(一是常規(guī)訓練;二是實踐訓練)。

811、獎勵的形式有(贊許、表揚、獎賞)三種。懲罰的發(fā)放有(否定、批評、處罰)三種。

812、德育模式是在德育實施過程中(德育理念、德育內(nèi)容、德育手段、德育方法、德育途徑)等的有機組合方式。當代影響較大的德育模式有(認知模式、體諒模式、社會模仿模式)等。

813、道德教育的認知模式是當代德育理論中流行最廣泛、占據(jù)主導地位的德育學說,它是由(瑞士學者皮亞杰)提出,后由(美國學者科爾伯格)進一步深化。

814、體諒或?qū)W會關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是由(英國學校德育家彼得.麥克費爾)和他的同事所創(chuàng),風靡于(英國和北美)。體諒模式將(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置于中心地位。

815、社會模仿模式是由(美國的班杜拉)創(chuàng)立的。該模式吸取了(認知發(fā)展論)的某些觀點,與(行為主義)的合理內(nèi)核相結(jié)合,創(chuàng)立了新的(認知-行為主義學說)。

816、2004年2月26日發(fā)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我國中學德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九章 班級管理

901、班級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層組織),是(學生實習個體社會化的基本單位)。

902、班級是(歷史發(fā)展)的產(chǎn)物。率先正式使用“班級”一詞的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903、17世紀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總結(jié)了前人和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并在其(《大教育學》)中對(班級組織)進行了論證,奠定了(班級組織)的理論基礎。

904、19世紀初,英國學校中出現(xiàn)了(“導生制”),這對班級組織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905、中國采用班級組織形式,最早的雛形是(1862年清政府開辦的京師同文館)。

906、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是學校辦學思想的(貫徹者);班主任工作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907、我國的(《中學班主任工作暫行規(guī)定》)對班主任任務作了明確規(guī)定。

908、從國家到地方都特別重視班主任的培訓工作。教育部于2006年6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同年8月下發(fā)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培訓計劃的通知》)。

909、班級管理過程包括(制定計劃、組織實施、評價總結(jié))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

910、班級管理計劃表述形式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文字表述,一種是表格表述)。文字表述形式的管理計劃一般包括(標題、內(nèi)容和落款)三個組成部分。

911、做好班級管理總結(jié)應注意兩點:(一是平時注意對班級管理資料的積累;二是做好階段小結(jié))。

912、班級管理的原則主要有(科學性原則、民主性原則、自覺性原則、整體性原則)。

913、班級管理的主要內(nèi)容,也就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內(nèi)容。(建設班集體并通過班集體教育學生)是班主任的基本工作;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對學生進行個別教育、學習和生活指導、召開班會、協(xié)調(diào)各方面的關系)。

914、形成良好班風的基本要求:(一是確立班風目標;二是培養(yǎng)正確輿論;三是強化行為訓練)。

915、班會是以(班級)為單位,在班主任指導下由學生主持進行的(全班性會務活動)。班會有三個特點:(集體性、自主性和針對性)。班會一般有三類:(常規(guī)班會、生活班會和主題班會)。

916、主題班會的主要形式有:(主題報告會、主題匯報會、主題討論會、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評會、主題競賽、主題晚會)等。主題班會的組織一般包括(確定主題、精心準備、具體實施、效果深化)等幾個階段。

917、協(xié)調(diào)學校教育與家庭之間的關系包括:(搞好家訪、開好家長會、搞好通訊聯(lián)系)。

第十章 教育科學研究

1001、教育科學研究是(揭示教育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及其客觀規(guī)律的)活動。它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可靠保證。

1002、教育科學研究過程包括(研究的構思與設計、研究的組織與實施、成果的分析與總結(jié))三個大的環(huán)節(jié)。

1003、教育科學研究有其特定的方法,近幾年的(行動研究、敘事研究、質(zhì)性研究)極大的促進了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1004、科學研究的特點有(繼承性、創(chuàng)新性、系統(tǒng)性、控制性)。

1005、(研究方案)是研究活動的依據(jù)和標準。包括(選擇研究課題、查閱研究文獻、提出研究假設和進行研究設計)四項工作。

1006、(選擇研究課題),是進行任何一項教育科學研究的起點,也是整個教育科學研究過程中最重要、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研究的方向和水平)。

1007、收集研究文獻主要有兩種方法,(檢索工具查找法、參考文獻查找法)。提出研究假設的基本方法是(歸納法和演繹法)。

1008、設計研究方案要做好的工作是(確定研究類型和方法、選擇研究對象、分析研究對象、形成研究對象)。

1009、根據(jù)教育行動研究的時間性,可分為(前攝性行動研究和應答性行動研究)。

1010、教育行動研究的實施步驟有(⑴確定研究課題、⑵擬定研究計劃、⑶實施行動研究、⑷進行總結(jié)評價)。1011、教育質(zhì)性研究的類型有(⑴生態(tài)心理學;⑵整體民族志;⑶交流民族志;⑷人種學;⑸象征互動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