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三、簡答題
26.【答案要點】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遺傳和環(huán)境,心理學家認為,人格是在遺傳與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漸形成并發(fā)展的。
(1)生物遺傳因素。研究發(fā)現,遺傳是人格不可或缺的影響因素,遺傳為人格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
(2)社會文化因素。社會文化對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員的人格結構朝著相似的方向發(fā)展,而這種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維持社會的穩(wěn)定。
(3)家庭環(huán)境因素。家庭環(huán)境對人格具有極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直接決定了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不同教養(yǎng)方式對人格差異所造成的影響不同。
(4)學校教育因素。學校生活中的體驗、校風和教師的言行都會對學生人格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5)早期童年經驗。人格與早期童年經驗的關系主要表現在:首先,人格發(fā)展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其次,早期經驗不能單獨對人格起決定作用,它與其他因素共同決定人格。
最后,早期兒童經驗是否對人格造成永久性影響因人而異。
專家點撥歷年考試中對影響因素的考查是十分常見的,如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影響因素、人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等。但無論考查哪種,考生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1)遺傳及生理成熟;(2)環(huán)境(包括社會和家庭);(3)教育;(4)個體主觀能動性及早期童年經驗。
27.【答案要點】(1)學習過程。學習過程是指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與教師、同學及教學信息的相互作用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過程。
(2)教學過程。教師通過設計教學情境,組織教學活動,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從而引導學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發(fā)現過程,使其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
(3)評價/反思過程。評價和反思過程雖是一個獨立的成分,但它始終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在教學之前對教學設計效果的預測和評判、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監(jiān)視和分析及在教學之后的檢驗、反思。
28.【答案要點】加涅認為,學習是一個有始有終的過程,可分為若干階段,每個階段需進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1)動機階段。有效的學習必須有學習的動機。教師應采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有效的學習目標,使學生將外在的激勵轉化為內部的心理期望。
(2)領會階段。學生要注意與學習有關的刺激,形成選擇性知覺。教師可通過提問、圖片、手勢動作等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習內容進入學生的短時記憶中。
(3)習得階段。學生將短時記憶中的信息重新編碼加工,轉入長時記憶中。教師可以刺激學生的回憶,指導學習信息的分類組織。
(4)保持階段。學生將習得的信息經復述、強化后,轉入長時記憶貯存階段。教師應對學習條件做適當安排,減少新舊信息的干擾,提高學生信息保持的程度。
(5)回憶階段。學習到的新知識通過作業(yè)等形式被提取出來,增強學生對習得信息的掌握。教師應指導學生尋找記憶的線索,進行獨立學習。
(6)概括階段。學生將學到的知識加以概括,舉一反三,達到學習遷移的目的。教師應提供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學習和利用知識,引導學生概括和掌握知識原理或原則,以促進學習的遷移。
(7)作業(yè)階段。通過作業(yè)反映學生習得內容的情況,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獲得滿足感。教師需要通過各種作業(yè)手段綜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鞏固和提高。
(8)反饋階段。學生通過作業(yè)的反饋可以意識到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教師在提供反饋時可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29.【答案要點】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在社會實踐中發(fā)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心理現象。要保持有意注意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自我暗示法:在學習時經常提醒“集中注意”。
(2)情境想象法:想象是在參加某次大考或競賽,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使自己真正緊張起來。
(3)培養(yǎng)間接興趣:樹立遠大理想,明確奮斗目標,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用理想的目標激勵鼓舞自己。
(4)自我獎勵法:自己給自己定時定量,完成有獎,相反,注意力不集中時計劃落空,則要懲罰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由此則可以養(yǎng)成集中注意力去學習的習慣。
(5)訓練聽課技巧:做好課前預習,調整聽課心態(tài),重點問題集中精力,次要問題適度放松,有意識地尋找問題,激發(fā)聽課興趣。
(6)排除學習時的干擾因素也非常重要,要注意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學習時間。
四、材料分析題
30.【答案要點】王老師的班級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王老師并沒有以身作則,沒有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教會學生知識,并在此過程中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及做一個什么樣的人。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還要求教師的思想進步、品德高尚、遵紀守法、工作認真,具有求真務實的精神境界。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所謂為人師表是指教師要在各方面都應該成為學生和社會上人們效法的表率、榜樣和楷模。為人師表具有鮮明的示范性,教師的品行應該像春雨潤物一樣起著細微的、不易覺察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學生時想達到良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師要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來教育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在知識技能上得以提高。另一方面,教師要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為來教育和影響學生,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接受教育,懂得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所以教師應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做學生的榜樣,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心服口服,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專家點撥在回答此題之前,考生必須讀懂問題、看透材料。問題有兩個:一是要求回答王老師班級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二是要求回答要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做法。對于第一個問題,必須通過對材料的分析才能做出回答,而第二個問題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論知識。
在讀材料時,考生可以畫出與答題有關的關鍵詞句,如“工作熱情非常高”“嚴格”,這表明王老師是一位非常有責任心的教師;然而,“笨豬“死腦子’不絕于耳,吸煙后,隨手將煙蒂拋在課桌下面”,又表明,王老師不能以身作則,他對學生和自己采取的是雙重標準,因此,學生非但不聽他的要求,反而受到他的“壞”影響,致使“班上的學生臟話、粗話連篇,紙屑雜物隨處可見”。由此可以推出,答題的關鍵點是“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31.【答案要點】孫老師的做法符合如下促進遷移的教學規(guī)律:
(1)傳授基本知識。每一門學科中基本的知識(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為規(guī)范都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其遷移價值較大。孫老師把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基本知識的傳授上,將學生的基礎打牢,在此之上,學習才能有效地達到遷移。
(2)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孫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尋找不同知識間的相同要素,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能力,啟發(fā)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讓學生不斷總結自己的學習經驗,從而促進了學習的遷移。
(3)教授學習策略。孫老師指導學生運用發(fā)現學習的方法,發(fā)現規(guī)則和原理及各種學習之間的相互關系。
(4)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注意教學材料中的內在邏輯聯系,從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
(5)設計情境性教學。孫老師注意將教學的內容與情境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著眼于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通過知識的應用實現知識的遷移。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