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2015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前沖刺試卷(8)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學生解答問題時,“一題多解”探求多種答案。這種思維方式是( ?。?。
A.發(fā)散思維 B.聚合思維 C.概括思維 D.間接思維
2、阿特金森認為個體成就動機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力求成功的動機,另一類是( )的動機。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難 D.避免失敗
3、對學校教育來說,課外活動( )。
A.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是課堂教學以外對學生身心施加多種影響的正規(guī)教育活動 B.是學生自愿參加的,因此要替代課堂教學 C.并不是正規(guī)的教育活動,而課堂教學是正規(guī)的教育活動 D.是課堂之外的,不可能與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保持一致
4、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的評價是( ?。?。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正式評價 D.非正式評價
5、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更加制度化的是( )。
A.察舉制 B.舉孝廉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
6、建國以來,我國小學教學改革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改革( )。
A.教學方法 B.教學內容 C.教學組織形式 D.考試制度
7、“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中國古代( ?。┑慕逃鲝垺?br /> A.朱熹 B.墨子 C.荀子 D.孔子
8、將課程分為國家、地方、學校課程的劃分標準是( ?。?。
A.課程的制定者 B.課程的任務 C.課程的組織方式 D.課程的功能
9、操作技能形成的具體途徑是( ?。?br /> A. 示范 B. 講解 C. 練習 D. 反饋
10、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具有天然的( )。
A.可愛性 B.可敬性 C.權威性 D.厭惡性
11、“量杯”實驗的策劃者是( ?。?。
A.布盧姆 B.加涅 C.斯金納 D.陸欽斯
12、成員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動,但活動還只有個人的意義的群體是( ?。?。
A.松散群體 B.聯(lián)合群體 C.非正式群體 D.集體
13、著名的“白板說”的倡導者是( ?。?。
A.盧梭 B.杜威 C.洛克 D.斯賓塞
14、教育心理學的完善時期是( ?。?。
A.20世紀20年代以前 B.20世紀20至50年代 C.20世紀60至70年代 D.20世紀80年代以后
15、注重學生基礎學力培養(yǎng)的課程是( )。
A.基礎型課程 B.拓展型課程 C.研究型課程 D.學校課程
16、漢語拼音的學習對英語音標的學習的影響是( )。
A.一般遷移 B.特殊遷移 C.負遷移 D.垂直遷移
17、衡量一個人認識與修養(yǎng)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是( ?。?br /> A.認識 B.情感 C.意志 D.行為
18、“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說的是( ?。?br />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19、《學記》中提出的“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的主張對應的教學原則應是( ?。?br /> A.因材施教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fā)性原則
20、最佳學習效果的學習程度需達到( ?。?。
A.50% B.100% C.150% D.200%
21、某同學每周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作出小結,分析自己在學習上取得的進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他這種行為屬于( ?。?br /> A.自我認識 B.自信 C.自我體驗 D.自我調控
22、課程的組織方式或設計課程的種類是指( ?。?br /> A.課程計劃 B.課程標準 C.課程類型 D.課本
23、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專著是戰(zhàn)國后期的( ?。?br /> A.《大學》 B.《中庸》 C.《學記》 D.《論語》
24、奧蘇伯爾認為,學生學習的實質是( ?。?。
A.有意義接受學習 B.有意義發(fā)現(xiàn)學習 C.發(fā)現(xiàn)學習 D.探究學習
25、課程計劃的中心是( )。
A.科目設置 B.學科順序 C.課時分配 D.學周編制
26、“四書”、“五經”是中國封建社會正統(tǒng)的教育內容,下列著作不屬于四書范圍的\是( ?。?。
A.《大學》 B.《中庸》 C.《論語》 D.《春秋》
27、我國小學課程的設計要適合小學兒童( ?。┑奶攸c。
A.知識掌握 B.能力培養(yǎng) C.品德養(yǎng)成 D.身心發(fā)展
28、允許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跳級,體現(xiàn)了( ?。┰瓌t。
A.啟發(fā)性 B.直觀性 C.因材施教 D.鞏固性
29、經??吹街髡Z在句子的開端部位,因而就認為主語就是句子開端部位的那個詞,這屬于( )。
A.形象概括 B.理性概括 C.表象概括 D.感性概括
30、在小學生對概念的掌握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感覺 B.知覺 C.表象 D.語言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31、 簡述學習遷移的共同要素說。
32、言語直觀具有哪些特點?
33、 簡述學生本質屬性的具體表現(xiàn)。
34、 先進生有何心理特點?應采取的教育措施有哪些?
35、 師生沖突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36、 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列舉磚頭的用處”時,學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倉庫,造學校,鋪路”,學生小明的回答是“蓋房子,蓋花壇,打狗,敲釘”。 問題:請問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賞哪種回答?為什么?請根據思維的原理進行分析。
37、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課 上,馬老師給大家講“波義耳定律”。他說具有恒定質量和溫度的氣體,其壓力與體積成反比。后來他又出示一個公式“PV=K”并解釋說其中P代表壓力,V代 表體積,K代表一個恒量(恒量中包括恒定的質量和溫度)。他邊舉例邊板書:如果P=2個大氣壓,且恒量為8,那么體積就是4立方厘米。2個大氣壓×4立方 厘米=8,如果我們把壓力變量改為4個大氣壓,體積就成了2立方厘米,4個大氣壓×2立方厘米=8。別的同 學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剛還是搞不明白。老師知道小妮空間想象力很強,、他說,你可以想象,你有個氣球,然后雙手使勁壓氣球,氣球體積變小了,這時壓力變大了。 小 妮很快就明白了,“對,體積再小,壓力會更大,甚至還會爆了呢。”對于小剛,老師了解他一向身體靈活,運動能力強,他對小剛說,你鼓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氣, 別讓氣體漏出,然后用手壓住一側面頰,嘴里的氣體體積變小了,你會感到壓力變大,把另側面頰變得硬邦邦,當你把手松開,口腔空間變大,壓力小了,面頰也軟 了。小剛自己嘗試 了幾次,也明白了“波義耳定律”。 問題:請分析馬老師的教學符合哪一項教學原則?
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輔導內部資料、內部測試題
教師資格證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