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guī)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教師在講解九年級上冊語文第三單元的課文《我的叔叔于勒》時,讓學生說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下列同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甲:高爾基莫泊桑歐•亨利
B.乙:莫泊桑契訶夫歐•亨利
C.丙:高爾基契訶夫莫泊桑
D.丁:莫泊桑高爾基契訶夫
2.學習《愛蓮說》,教師要求學生找出其他描寫荷花的古詩,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br /> A.《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楊萬里
B.《過故人莊》——一孟浩然
C.《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D.《小池》——楊萬里
3.老師在講解“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句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詞語的是使動用法,特列出以下例子,下列加點詞屬于使動用法的一項是( ?。?。
A.衣錦還鄉(xiāng)
B.既來之.則安之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語文教師在講授成語使用時指出:漢語是很神奇的,比如我們發(fā)現(xiàn)在生活中,英語中需要一大堆話可以說清楚的意思,我們漢語用三四個字就可以概括。更為神奇的是,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詼諧幽默的俗語、俚語,如果我們將它們換成一個成語來表達,則就顯得更加文雅、莊重。接著,這位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白,為學生出示了以下例子。但他卻弄錯了一項,請問錯誤的一項是(  )。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孫大夫動輒橫挑鼻子豎挑眼,當即駁回”句中“橫挑鼻子豎挑眼”我們可以用“吹毛求疵”來表達
B.“‘豪強’和‘官家’,歷來一個鼻孔出氣,狼狽為奸”句中“一個鼻孔出氣”也可以用“同仇敵愾”替換
C.“我一介書生,而且無家室之累,打開天窗說亮話,又有何妨?”句中“打開天窗說亮話”意思和“直言不諱”相同
D.“況且列強虎視眈眈,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正是蠶食鯨吞的時候”句中“吃著碗里看著鍋里”表達的意思和“貪得無厭”相差無幾,可以互相替換
5.學習完課文《列夫•托爾斯泰》后,教師為了讓學生體會文中“它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它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在這種人木三分的審視之下,誰都沒法遮遮掩掩”這種修辭手法.又從文中舉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項是( ?。?br /> A.一綹綹灰白的鬈發(fā)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fā)。
B.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C.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D.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梢园讶耸篱g的物質(zhì)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6.教師在講解修辭方法及作用這一知識點時,為學生舉了以下例子,下面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靜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描繪楊貴妃傾國傾城的美麗形象
C.“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用夸張和聯(lián)想的修辭手法把瀑布噴涌而出的景象描繪得極為生動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用借代的修辭手法描寫了當時躬耕在南陽宛縣臥龍崗的諸葛亮的情況
7.學習《背影》一文,教師播放歌曲《父親》——“那是我小時侯常坐在父親肩頭,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對這一教學資源分析恰當?shù)氖牵ā 。?br /> A.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的真實情境
B.歌曲脫離課文內(nèi)容,削弱了教學資源的價值
C.缺乏思維深度,但能引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D.用新穎的形式喚醒學生與作者相同的情感體驗
8.關于語文課程評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依據(jù)評價時間,語文課程評價的類型可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B.依據(jù)評價主體,語文課程評價的類型可分為學生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教師評價、校長評價、家長評價、專家評價等
C.語文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激勵、甄別和選拔等多種功能
D.語文課程評價需遵循多樣化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9.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教師布置了以下作業(yè):①文中一系列動詞,準確生動地描述了雪地捕鳥的過程。你的童年時光里,一定也有記憶深刻的場景,或雪地嬉戲,或田間追逐。試著寫約200字的小散文,注意準確選用動詞。②三五人自愿建立小組,把作者在三味書屋的經(jīng)歷編成約10分鐘的小短劇.下節(jié)課進行演出,要求不看臺詞、適當想象、含有情節(jié)、表演生動。
根據(jù)個人興趣.選做其中一題。
對該教學環(huán)節(jié)評價不恰當?shù)氖牵ā 。?br /> A.給學生的作業(yè)量過大,對基礎差的學生是有形壓力
B.體現(xiàn)出對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C.第二題具有綜合性。能考查學生的理解、表達、想象等能力
D.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營造了民主的學習氛圍
10.學習《我愛這土地》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把握詩歌意象,領會其象征意義(重點、難點);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把握詩歌的主題(難點)。結合新課標要求,以下對該教師的教學預設評價不正確的是(  )。
A.選擇了距離學生生活實際遠的知識點為難點
B.考慮了學情,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規(guī)律
C.低估了學生的理解力,領會象征意義不應作為難點
D.重視閱讀體驗,把有感情地朗誦作為本課難點
11.以下是《生命生命》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段,認真閱讀后,完成下面的問題。
一、情景導入
師:(A)“噓——”別作聲,跟我做:閉上雙眼,伸出右手,放到左胸。
師:(大概靜默三十秒)你聽到了什么?
生:心跳!(感覺到了生命)
師:那么,請用一句話說說你對“生命”的感悟。
生:生命很短暫,我們應加倍珍惜。生命很脆弱,應當精心呵護。
生:生命中會遇到很多不幸,但不能放棄,要勇敢地活下去。……
二、整體感知
師:是啊,人的生命來之不易,不同的人對生命有不同的感悟。有一位臺灣著名殘疾作家杏林子,還專門借來聽診器,她聽到了什么?她是怎樣理解生命的?(B)請快速閱讀全文。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勾畫:課文講了哪幾件事?(生邊讀邊畫)
生:課文講了三件事。
生: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香瓜苗在墻角磚縫中長出小苗,“我”靜聽心臟的跳動。
三、研讀賞析
師:看來同學們找得很準。那么哪一件事更讓你感動?你又因什么而感動呢?
生:(學生紛紛舉手)小瓜苗在磚縫中茁壯成長的事更讓我感動。
生:小瓜苗強大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
生:小瓜苗不屈地茁壯成長引起了我對生命的思考。
師:可我不明白,既然“沒有陽光,沒有泥土”,那小瓜苗何以“茁壯成長、昂然挺立”?
生:因為它很堅強,它有很強的生命力。……
師:沒有任何物質(zhì)保障,光靠精神行嗎?
生:不行,靠香瓜子本身的營養(yǎng)物質(zhì)。
師:(C)為他鼓掌。他真的很聰明,小瓜苗正是靠自身的養(yǎng)分才可以“冒”出來,但為什么只活了幾天?這里為什么用“冒”,不用“長”?(分大組討論這兩個問題)生查詞典、討論、讀課文。
師:“我”覺得小瓜苗的生命雖然是短暫的,但它仍有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感動著“我”?
生:擎天憾地的力量。
師:注意“擎”的寫法,請解釋這個詞。(生讀注釋)
師:怎樣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先請大家認真體會文中“沖破”一詞的含義(學生讀文中相關語句)。
生:“沖破”給人一種速度快的感覺。
生:不顧一切的感覺。……
師:現(xiàn)在我想請大家一起大聲地喊兩次“沖啊”。
生(齊喊后恍然大悟):這就是一種“擎天撼地”的力量。
師:真棒!小瓜苗在極其惡劣的環(huán)境下??朔刂乩щy,憑借著巨大的生命力茁壯成長、昂然挺立,這難道不是一種擎天憾地的力量嗎?由此“我”想到了什么?
生:“我”應克服病魔的折磨,頑強的斗爭下去。
生:我要向小瓜苗學習,直到生命的終結!……
師:(D)讓我們再齊讀第二自然段,再次感悟生命的力量。(師生齊讀)
對以上教學片段中劃線句子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真情實景的導入,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心,把學生帶入對生命的感悟之中。營造一定的教學情景、或者說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喚起他們的體驗。有了體驗,學生就有了與文本、與作者對話的基礎
B.在預習課文的時候,教師不適合讓學生快讀,而要讓學生細讀、精讀,邊讀邊勾畫,找出問題的答案,從細節(jié)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在課堂結尾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快讀,以便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感情
C.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有收益有成效,教師的組織、指導不可缺少。老師善于提出“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進而引導學生感悟文本,品味語言。尤其注意抓住關鍵詞語“冒”進行品析
D.對一篇文章,通過具體的研讀,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nèi)涵就會有更好的品味,從而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師生同讀,可以讓老師更好的走進文本,走進學生,可以使教師、學生、文本更好的融為一體。
12.下面是課文《濟南的冬天》的板書設計,請認真閱讀,完成后面的問題。
濟南的冬天(老舍)

針對上面的一則板書,以下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設計的最大的特點是鮮明地體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邏輯美
B.板書的上方體現(xiàn)出了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關鍵詞“寫景”“狀物”“抒情”這三個醒目的概念,并用橫線表明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說是整個板書的綱,也是整個教學的靈魂
C.板書是教學系統(tǒng)性的具體體現(xiàn),有了它,板書的所有詞句就成了語文知識的濃縮、語文能力的指南
D.板書設計時,文本上所有的詞句、課文的重點都應該顯示在板書上,不應該留有空白
13.學習八年級下冊《詩詞五首》中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在理解“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句話時,老師向學生提出“為什么作者會無眠呢?”,據(jù)此學生給出了如下解釋:
甲:還在幻想如何超脫塵世。
乙:對出世還是入世舉棋不定,所以輾轉難眠。
丙:還在回憶剛才月下起舞、清影隨舞時超脫塵世的美妙感覺。
?。阂驗樵孪码x人離情正濃,為下文懷念子由的手足深情作鋪墊。
假如讓你來執(zhí)教這篇詩詞,你將如何向學生作出正確的解釋?( ?。?br /> A.先告知正確答案.再讓學生重新去品味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B.詢問學生意見。發(fā)現(xiàn)學生思維偏差,幫助學生重新梳理本詞主題,糾正學生思維,得出正確答案
C.詢問學生意見,遵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意見確定答案,讓正確的學生進行思路講解
D.先告知正確答案,再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給出正確答案
14.教師在講授完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課后,根據(jù)學到的“對聯(lián)知識”。老師給學生出了以下幾道試題:
(1)從以下三個對聯(lián)中選擇一個送給一位即將過生目的朋友。
甲:三陽始布.四序初開。福慶初新,壽祿延長。
乙:回回故往。逐吉新來。年年多慶,月月無災。
丙:交以道接以禮。近者悅遠者來。
(2)試著給春節(jié)寫一副簡單的春聯(lián)。
(3)試著從日常生活中搜集表達新婚、生日、春節(jié)、中秋等祝福的對聯(lián)。
以下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引導學生養(yǎng)成對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重視素養(yǎng)
B.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C.考查學生對文本學習掌握的水平
D.考查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15.閱讀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教學步驟的設計,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A)分專題收集詩歌,分別搜集以“春”“夏”“秋”“花”“雪”“月”為主題的詩詞,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個專題,組內(nèi)每人搜集一首本組所選專題的詩詞并作閱讀筆記。
(B)第一階段,總結交流。小組內(nèi)交流討論,形成組內(nèi)意見,而后完成對本專題詩詞的小結以及本次活動的總結,之后在全班組織一次以小組為單位的詩歌交流專題會。
(C)第二階段,仿寫創(chuàng)作。能力中等的同學模仿本組同學搜集到的詩歌,寫一首本專題的小詩;能力較強的同學根據(jù)自己的感受,結合對生活的觀察,創(chuàng)作一首本專題的小詩。組內(nèi)交流評價推出幾首佳作編成班級詩集。
(D)學生以朗誦比賽的形式交流展示自已欣賞的作品,也可以朗誦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詞作品。朗誦他人作品的要求:首先介紹一下這首詩詞的時代背景和詩人的創(chuàng)作動機,然后介紹一下這位詩人的風格。朗誦之后再談談自己的體會。朗誦自己作品的要求:首先向同學們介紹自己創(chuàng)作的動機。朗誦后再自評作品的閃光點和不足。聽的同學要為勇于展示的同學提出評價意見。
對畫線部分的分析,不準確的是(  )。
A.教師為學生規(guī)定幾個主題,然后分組,是結合了詩歌主題豐富的特點,防止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內(nèi)容太寬泛,雜亂,難以順利展開
B.教師設計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在擴展詩歌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詩歌內(nèi)涵的感性認識
C.由于初中學生的知識水平、認識水平有限,加之中國古代詩歌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師在這一階段,設計讓學生創(chuàng)作仿寫詩歌是不合理的
D.教師設計朗誦環(huán)節(jié),并給出了兩套朗誦方案,是從學情出發(f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這更能充分激發(fā)每一個學生對學習詩歌的興趣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