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注意事項: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為150分。
2.請按規(guī)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在學習古詩《木蘭詩》時,為了讓學生充分地理解“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種修辭手法,老師又為學生列舉了以下例子。其中不符合要求的一項是( )。
A.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B.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C.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
D.煙籠寒水月籠沙
2.在講授岑參的《逢入京使》一詩“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的時候,老師讓大家舉出幾個與該詩所表達的感情相同的詩句,下列詩句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B.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D.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老師在講解《出師表》中“咨臣以當世之事”這句的句式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什么是介賓短語后置,特舉出以下例子。下列句子不適合用來舉例的一項是( ?。?。
A.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B.祗辱于奴隸人之手
C.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4.老師在講解《木蘭詩》中“對鏡帖花黃”一句中“帖”通“貼”的用法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通假字,舉出以下例子。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B.甚矣.汝之不惠
C.河曲智叟亡以應
D.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5.在學習到《醉翁亭記》中的“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這句話時,有一名學生站起來說道:“老師,我覺得歐陽修這句話不正確,歐陽修怎么知道禽鳥是樂的還是悲的呢?”
如果你是一名教師,遇到這種情況,你怎么向學生講明?( ?。?/span>
A.你們要結合當時作者的心情,去揣摩作者的情感,再仔細好好感悟感悟。
B.好,既然存在問題就要弄明白,同學們可以先去搜集一些有關歐陽修的資料.了解一下社會背景,然后你們再來告訴我這個問題的答案。
C.怎么不可能呢,同學們可以試著把自己想象成那只小鳥——在樹林里自由自在的飛翔.難道會不快樂嗎?
D.同學們,我們一直在強調“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歐陽修和眾人娛情山水得以排遣抑郁,心情是快樂的,那么他看到的一切景物都會是快樂的!
6.在學習《丑小鴨》之前,老師讓學生說出該作者著的其他童話作品,下列符合要求的是作品是( ?。?/span>
A.《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B.《皇帝的新裝》
C.《灰姑娘》
D.《睡美人》
7.八年級的王老師在講解上冊第五單元的《短文兩篇》后,學生背誦完《陋室銘》覺得朗朗上口,又哲理深刻,于是提出讓老師再推薦幾篇。這時,幾個學生說他們知道。下面幾位學生的發(fā)言正確的是( ?。?。
A.孫同學:老師這是一篇勵志散文,只要是文言散文都可以,如咱們學過的《木蘭詩》。
B.王同學:不對,不對,《木蘭詩》是敘事詩,應該推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
C.張同學:你們都錯了,《陋室銘》不是散文,而應該是駢文,我給你背誦幾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和我曾經讀過的《詩經.蒹葭》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常用四個字。
D.丁同學:錯了,錯了。雖然《詩經-蒹葭》和《陋室銘》是一類文章,但是它們不是駢文,而是韻文,駢文和韻文的區(qū)別在是否押韻,《陋室銘》和《詩經•蒹葭》都是押韻的,所以應該屬于韻文。而不是駢文。
8.關于語文教學中的設疑和提問,下列說法不妥的一項是( ?。?/span>
A.設問要有針對性,富有啟發(fā)性
B.設問措詞要精當.選擇適當的設問時機
C.設問速度適中,有必要的停頓,注意學生的反饋
D.如果學生回答正確就及時肯定,如果學生回答不對,那就不管
9.下列對“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特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重視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B.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和語言運用能力,強調語文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
C.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文本的能力
D.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10.下列關于初中語文教學評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隨著教育科學理論的不斷發(fā)展和實踐運用,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量化評價和客觀化評價將是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
B.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在語文教學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方式,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
C.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應該結合運用,但不可忽視定性評價的功能和作用
D.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
11.閱讀教師在執(zhí)教《桃花源記》時的教學實錄(節(jié)選),回答問題。
師:初一下學期,我們曾學過東晉著名文學家陶淵明的一首詩《飲酒》,我們一起讀一遍。(投影顯示《飲酒》詩。學生齊讀)同學們讀得很整齊,聲音洪亮。誰來說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志趣?
生1:表達了陶淵明對農村生活的喜愛。
生2: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安寧生活的向往。
師:說得很好。陶淵明的這種志趣。在他的許多詩作中都有所體現。不僅如此,在《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中,陶淵明更是具體地勾畫出了他所向往的理想社會。這堂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桃花源、走近陶淵明。
請同學們推薦兩位同學,一位幫老師把課題、作者寫在黑板上。(學生推薦,一位學生上臺板書)再推薦一位同學把課文讀一遍,其他同學看著大屏幕,聽他讀得怎么樣。(學生推薦,一位學生配樂讀書。投影顯示課文及圖片)
師:這位同學已經寫好了課題、作者,字寫得很漂亮、很工整,謝謝你。讀書的同學果然不負眾望,課文讀得很流暢,聲音也很清脆。你們認為他讀得怎么樣?
對上述教學實錄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教師以陶淵明的《飲酒》導入新課,新舊知識練習,有助于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B.教師用學生推薦的形式讓學生書寫和朗讀,說明課堂上要完全聽從學生的意愿
C.教師隨文教授字詞的讀音,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記憶
D.教師對學生的書寫、朗讀做出恰當的、適時的評價,有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
12.閱讀下面一段《社戲》的教學實錄,回答下面的問題。
師:我們今天來學習《社戲》。首先我們來看看題目,從題目來看,你們覺得社戲應該是一種什么東西。
生:一種文化藝術。
師:文化藝術。一種怎樣的文化藝術呢?
生:一種戲劇。
師:我們做過一次實踐活動——“戲曲大舞臺”,你覺得它應該屬于哪種戲劇?
生:沒有研究過。
師:請坐。我們看看下面有個注釋: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動;社戲,指在社中進行的有關宗教、風俗的戲藝活動。那么今天我們來看看魯迅先生他是如何來描寫這個社戲的。同學們把語文書打開到《社戲》這篇課文。
通過這個教學實錄我們可以看出教師采用的是哪種教學方法?( )
A.討論法
B.點評法
C.練習法
D.問答法
13.下面是教師在教授《中國石拱橋》時設計的教學重難點,對此分析錯誤的是( ?。?/span>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把握石拱橋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說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嚴密性。
教學難點:
以趙州橋、盧溝橋為重點說明中國石拱橋,理解作者的說明順序,探究作者說明的技巧。
A.該教師從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著手,抓住了說明文的教學重點
B.課文的教學重點應該落腳到情感的角度,而不應該是說明順序
C.語言的嚴謹性和周密性是教師應涉及的說明文的教學重點之一
D.該教師對本文重難點的把握是合理的,體現了說明文的特征
14.在學習《傷仲永》時,教師設計了一道練習題:“試分析一個天才孩童最終變得連平凡人都不及的原因”。對這一練習的設計意圖,分析正確的是( ?。?。
A.意在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了解文章大意
B.意在指導學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C.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深入探究
D.再現文章的語言藝術,體現文章的語言美
15.在執(zhí)教《孔乙己》時,有學生對文中的“孔乙已大約的確死了”提出疑問,認為大約和的確不能連用,前后矛盾。對此,教師的評價最合適的是( ?。?/span>
A.問得很好,同學們思考一下這兩個詞是否前后矛盾?
B.書本上怎么會錯呢,你還是認真聽課吧!
C.上課應該跟著老師的思路來。不要自己隨便發(fā)揮。
D.這位同學觀察得很仔細,下面我們就通過對文章的解讀來看看這句話究竟是作者的筆誤還是有意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