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21下保教知識與能力真題(幼兒)
一、單項選揮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
1.提出“最近發(fā)展區(qū)”這一概念的心理學家是( )。
A.佛洛依德
B.馬斯洛
C.皮亞杰
D.維果斯基
【答案】D。解析:維果茨基認為,兒童有兩種發(fā)展水平,—是兒童的現有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即最近發(fā)展區(qū)。
2.幼兒期注意發(fā)展的特點是( )。
A.無意注章占優(yōu)勢,有意注意逐漸發(fā)展
B.有意注意占優(yōu)勢,無意注意逐漸發(fā)展
C.無意注意逐漸發(fā)展,有意注意未發(fā)展
D.有意注意逐漸發(fā)展,無意注意未發(fā)展
【答案】A。解析:在幼兒階段,兒童的無意注意是最主要的,即總是不隨意的注意外在刺激。而有意注意在這一階段逐漸發(fā)展起來。
3.洗手時,東東突然叫了起來:“洗手液濺進眼睛里了!”這時老師首先應該做的是( )。
A.用流動水沖洗眼睛
B.用干凈的紙或軟布擦眼睛
C.找保健醫(yī)生
D.拉開眼皮吹一吹
【答案】A。解析:洗手液進眼睛里,需要及時用清水對眼睛部位進行沖洗。沖洗之后,如果眼睛存在明顯的不適感覺,建議及時去醫(yī)院做檢查治療。治療一定要注意及時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因為洗手液對眼睛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刺激性。
4.幼兒時期占優(yōu)勢的記憶類型是( )。
A.意義記憶
B.形象記憶
C.語詞邏輯記憶
D.動作記憶
【答案】B。解析:形象記憶∶對感知過的事物具體形象的記憶;其內容一般以表象的形式存在,所以也叫做表象記憶,是對事物的形狀、體積、顏色、氣味聲音等具體特征的記憶。它帶有顯著直觀性和鮮明性。按照主導覺察器的不同,可分為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味覺的和嗅覺的等等。人的記憶都是從形象記憶開始的。兒童在出生6個月-12個月之間就開始出現形象記憶。形象記憶的作用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但其重要性是顯著的,特別是在某些職業(yè)中。人的形象記憶發(fā)展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如畫家擅長視覺形象記憶,音樂家擅長聽覺形象記憶。形象記憶的能力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促進。
5.下列選項中不符合幼兒自我評價特點的是( )。
A.依從性
B.表面性
C.主觀情緒性
D.全面性
【答案】D。解析:幼兒自我評價的特點是∶(1)從依從性的評價發(fā)展到自己獨立評價;(2)從對個別方面的評價發(fā)展到對多方面的評價;(3)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向對內心品質的評價過渡;(4)從具有強烈情緒色彩的評價發(fā)展到根據簡單的行為規(guī)則的理智評價。
6.在幼兒繪面活動中,教師最應該強調的是( )。
A.畫面干凈、美觀
B.畫的和教師的一樣
C.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表達
D.畫得越像越好
【答案】C。解析:繪畫是幼兒表達行為的第二種語言,是幼兒情感的真實流露。而意愿畫更能釋放孩子的情感、突顯孩子的個性,真正做到讓孩子拿著自己的畫筆,創(chuàng)造出自己心中的夢想。
7.下列選項中屬于實施正面教育原則方法的是( )。
A.樹立榜樣
B.只表揚不批評
C.糾正錯誤
D.對幼兒的錯誤不予理睬
【答案】A。解析:正面教育,就是用正確的思想觀點,對學生實施教育,向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給學生講道理,用事實說服教育學生,用正確的思想開導學生,使學生既受到教育又不感到有壓力。
8.教師與家長溝通的根本目的是( )。
A.讓家長了解幼兒在園的表現
B.了解幼兒在家的表觀
C.家園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D.完成園長交給的任務
【答案】C。解析:教師與家長溝通是為了更好的了解幼兒,在園在家的情況,從而根據其特點形成教育合力,進行一致性的教育。
9.新入園時,如果班里有個幼兒哭了,其他幼兒也會跟著哭。這是( )。
A.情緒的動機作用
B.情緒的信號作用
C.情緒的組織作用
D.情緒的感染作用
【答案】D。解析:情緒的易受感染性是指情緒非常容易受周圍人的情緒所影響。如新入園的孩子哭泣著找媽媽,會引起早已習慣了幼兒園生活的其他孩子都哭起來。所以是情緒的感染作用。
10.從生活中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的主要原因是( )。
A.教師容易制作教具
B.便于教師教學
C.符合家長的希望
D.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答案】D。解析:只有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才能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積極性。選擇的是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可以更加的具備趣味性,使得幼兒在幼兒園期間的活動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等特征,更加讓幼兒在幼兒園中體驗到快樂和滿足的感覺。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1.簡述種植活動對幼兒發(fā)展的價值。
【參考答案1】
種植區(qū)針對的是植物,這是增長幼兒自然常識,認識生命變化的活動區(qū)域,有室內自然角和室外種植飼養(yǎng)園地。主要是提供常見易養(yǎng)的動植物,讓幼兒在種植、采摘、照料等直接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理解生命循環(huán)的特點和價值。
主要價值∶
1.幼兒作用的客觀對象具有動態(tài)性和變化性,互動性更強,探索和發(fā)現所帶來的興趣更濃。
2.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對生活的樂趣,親近自然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意識,對幼兒做事的堅持性和責任感也是一種初步養(yǎng)成。
【參考答案2】
從全面發(fā)展的角度答也可以,可以結合作答。
(1)促進幼兒大小肌肉動作的發(fā)展。幼兒自己動手挖坑,種植小植物,促進了肌肉動作的發(fā)展。
(2)促進幼兒的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可以認識各種不同的植物。
(3)促進幼兒情感的發(fā)展,在種植的過程中獲得快樂。
(4)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幼兒在種植的時候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種植,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12.根據右圖說明兒童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缺圖)
【參考答案】
(1)從整體到局部規(guī)律:兒童最初的動作是全身性的、籠統(tǒng)的、彌漫性的,以后動作逐漸分化、局部化、準確化和專門化。
(2)首尾規(guī)律:兒童動作的發(fā)展,先從上部動作開始,然后到下部動作。
(3)近遠規(guī)律:兒童動作的發(fā)展先從頭部和軀干的動作開始,然后發(fā)展雙臂和腿部的動作,再然后是手的精細動作。
(4)大小規(guī)律:兒童動作的發(fā)展,先從粗大動作開始,而后才學會比較精細的動作。
三、討論題(本大題共1小題,每小題20分,共20分)
13.有家長說:“這家幼兒園天天讓孩子玩,什么都沒教。不教拼音,不教寫字,孩子連字都認不了幾個。”為什么說該家長的說法是錯誤的?請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1】
答:1.從幼兒園教學活動內容特點的角度回答。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他們主要通過感官來接觸環(huán)境中的事物,通過環(huán)境與他人共同活動來獲得經驗,所以他們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細,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獲取大量的感性經險,而"拼音和生字"對幼兒來說既抽象又遠離幼兒生活,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小肌肉群發(fā)展還不夠完善,握筆進行寫字也是不妥的,所以在幼兒園教幼兒拼音和寫字都是不對的。
2.從幼兒園的教學方法的角度回答。幼兒思維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教師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戲或情景,加強幼兒注意的持久,喚起和調動幼兒的有關經驗和感受,吸引他們在游戲的假象情景中積極地交往、活躍地想象、主動的表達等。
3.教學的啟發(fā)性原則的角度回答。啟發(fā)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幼兒的求知欲望和探素精神,激發(fā)幼兒積極思考,提高主動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幼兒階段要想貫徹啟發(fā)性原則,我們所選擇的教學內容,就應該活合幼川.水平 能促進幼兒發(fā)屬和感興擻、吸引幼兒注意力。而拼音和認字、 寫字已超過了幼兒階段的水平,所以在幼兒園教幼兒拼音、認字、寫字是不妥的。
4.從游戲對幼兒的獨特價值的角度回答。游戲是幼兒基本活動形式、也是幼兒基本的學習方式。游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能夠滿足幼兒的各種身心需要,所以,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幼兒園要遵循寓教于幼兒游戲活動之中。
【參考答案2】
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情緒發(fā)育、知覺發(fā)育、思維方式、記憶方式等各方面都帶有時間色彩。每個階段的幼兒都有其特征及發(fā)展的任務。提前將小學的知識教給幼兒違背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也忽視了游戲的作用,因此家長的說法是錯誤的,具體原因如下:
(1)家長忽略了幼兒游戲的重要性。游戲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幼兒可以在游戲活動中獲得身體、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等多方面的發(fā)展,因此忽略游戲的重要性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2)過早規(guī)范化學習不利于幼兒身體健康。首先,這樣的安排使幼兒缺乏運動。其次,過早的規(guī)范性學習,,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發(fā)育。
(3)過早規(guī)范化學習不利于幼兒心理健康。幼兒的大腦以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fā)育還不完善,還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guī)學習,如果過早進行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不符合幼兒心理的發(fā)展水平,導致幼兒的學習壓力過大,出現厭學情緒,不利于幼兒的心理健康。
(4)過早規(guī)范化學習不利于幼兒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提前學習小學階段的知識,容易使孩子由于重復學習而產生厭學心理,養(yǎng)成不愛思考的壞習慣,不利于以后的學習。
(5)過早規(guī)范化學習不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兒在強制中學習,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難以形成開朗、積極、樂觀、自強、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
(6)過早規(guī)范化學習不利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只重視文化知識教育,而不重視孩子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會造成孩子發(fā)展的片面性和畸形化,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四、活動設計題(本大題共2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4.毛毛是個活潑的孩子。這學期體檢時,毛毛被檢查出弱視,需要帶眼鏡治療,李老師發(fā)現毛毛戴眼鏡后變得沉默了,還時不時把眼鏡摘下來。李老師關心地問毛毛,毛毛說怕被小朋友笑話,所以不想戴。于是李老師組織了一次“眼睛生病了怎么辦”的集體活動?;顒雍?,幼兒都知道了眼睛生病要治療。毛毛戴眼鏡也是為了治療,毛毛又戴上了眼鐿,又和往常一樣活潑好動了。
問題∶
(1)李老師組織這次活動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李老師的做法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參考答案】
(1)李老師組織這次活動要解決的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①同伴關系的影響因素和同伴關系的培養(yǎng);材料中毛毛得知自己檢查出弱視后,怕被同伴笑話,不愿意與同伴交談。②兒童的心理健康:兒童自身因素,由于毛毛戴了眼鏡之后變得沉默寡言,怕被其他小朋友笑話,需要進一步了解毛毛自身的心理想法,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調適。
(2)李老師的以下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①材料中,毛毛在生活中被檢查出來有弱視,李老師可以把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帶到課堂中進行了一次集體活動,通過這一樣的方式既促進了幼兒的發(fā)展,又將毛毛恢復成活潑好動。說明李老師的做法體現了教育生活化。
②材料中,李老師觀察到毛毛戴眼鏡后變得沉默了,有時還把眼睛摘下來不戴,從細微處能夠注意到毛毛的情緒變化。說明李老師具備幼兒教師所必須具備的觀察力。
③材料中,當李老師發(fā)現毛毛變得沉默之后能夠主動與毛毛溝通,問出毛毛情緒變化的原因。說明李老師具備教師應該具備的良好溝通能力。
④材料中,李老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時刻關愛幼兒,能夠注意到毛毛的一舉一動、情緒變化。體現了李老師與毛毛之間是良好的師幼關系。
⑤材料中,李老師與毛毛可以平等地交談。體現了師幼平等交流的特點。
⑥李老師與與幼兒建立個人關系,材料中的李老師能夠關注到每個幼兒的情緒變化,與毛毛進行交談,說明李老師與毛毛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個人關系。
⑦材料中,李老師能夠在集體活動中向全班幼兒解釋毛毛戴眼鏡的原因,不希望因此影響同伴之間的關系。體現了李老師注重同伴關系的建立。
15.新入職的王老師第一次帶大班小朋友做操時,發(fā)現大家的動作有些混亂,有的胳膊向左伸,有的向右伸,這是為什么呢?昨天老教師帶操時,明明大家動作很整齊??!
問題:
(1)請從幼兒左右概念發(fā)展水平的角度分析,幼兒動作混亂的原因。
(2)針對問題,提出建議。
【參考答案】
(1)幼兒在3歲兒童僅能辨別上下;4歲開始辨別前后;5歲開始能以自身為中心辨別左右;7歲才開始能夠辨別以別人為基準的左右方位,以及兩個物體之間的左右方位。材料中是大班的幼兒僅能以自身辨別左右。方位知覺水平發(fā)展不完善,對“左右”概念掌握不準確,所以做操動作混亂。
(2)針對題中的問題,建議如下∶
①首先,由于此階段的幼兒只能別以自身為中心的左右方位,所以教師可以面對幼兒,采用“鏡面”方式示范動作。
②其次,教師的口令和呼號要清晰而有感情,聲音洪亮而有節(jié)奏。口令應根據動作幅度大小,注意輕重緩急、強弱以及快慢。
③再次,豐富幼兒空間方位識別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
a.請幼兒取放物體時,使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位
詞,如把桌子下面的東西放到窗臺上,把花盆放在大樹旁邊等。
b.和幼兒一起識別熟悉場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邊,郵局在幼兒園的前面。
c.在體育、音樂和舞蹈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空間方位和運動方向。
d.和幼兒玩按指令找寶的游戲。對年齡小的幼兒要求他們按語言指令尋找,對年齡大些的幼兒可要求按照簡單的示意圈尋找。
④最后,教師應關注幼兒個別差異,進行因材施教。對于方位較好的幼兒可以組織幼兒做示范,對于方位知覺較差的幼兒可進行著重教育。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共1題,30分)
16.菊花開了,楓葉紅了。幼兒園準備組織大班幼兒去秋游。園里已經聯系好車輛。要求各班老師寫出自己班的工作計劃。
要求:假設你是大二班的老師,請寫出你們班的工作計劃,包括內容、目的和方法等。
【參考答案】
一、活動目的
1.讓幼兒初步了解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了解菊花在秋天綻放,楓葉在秋天變紅。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提高幼兒動手、動口的能力。
2.能夠獨自采集樹葉并拍攝秋天的景色,可以與伙伴分工合作完成樹木測量任務
3.讓幼兒親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同時,豐富知識,開闊眼界,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4.加強家園聯系,增進家園間的彼此交流。
二、活動內容
(一)活動時間:
2021年X月X日
(二)活動準備:
1.活動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明確家長委員會參與活動的家長名單
2.提醒幼兒穿寬松、舒適的衣服、帶好口罩與午餐,并且要保護環(huán)境不亂丟垃圾
3.開展過音樂活動《秋天多么美》、科學活動《秋天的書》
4.樹木測量工具(尺子、軟繩、毛線)、筆記本、水彩筆、相機
5.讓幼兒帶上少許的零食、油畫棒、紙、風箏
(三)活動過程
1. 8:30班級集合,強調安全事項,完成點名工作
2. 9:00組織本班幼兒帶好口罩,排隊上車
3. 9:00-10:00乘車至XX公園
4. 10:00-11:30開展活動“秋天的樹”,組織幼兒用不同的工具測量樹木,并采集不同樹木的落葉
5. 11:30-13:00組織幼兒吃午餐,并分享零食
6. 13:00-15:00開展活動“我給樹葉找朋友”,組織用自己采集的樹葉進行分類游戲
7. 15:00-16:00乘車返回幼兒園
三、活動方法
(一)組織形式
集體活動:教師組織所有幼兒共同進行分類游戲
小組活動:幼兒分組進行樹木測量,并共同記錄策略結果
個別活動:幼兒獨自采集公園中自己喜歡的樹葉
(二)教學方法
1.測量法:教師組織幼兒用尺子、毛線、軟繩等測量樹木的粗細以及樹葉的大小、長短
2.分類法:教師組織幼兒根據樹葉的形狀、顏色、大小進行分類
3.講解法: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兒童講解樹葉變化的原因、幫助幼兒認識秋天不同的花朵
四、活動延伸
將本次活動延伸至家庭,回到家后與爸爸媽媽一起將采集的屬于制作出樹葉拼貼畫帶到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分享。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