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原則及代表人物總結(jié)

1.孔子:因材施教原則、啟發(fā)性原則、鞏固性原則。

2.孟子:盈科而后進(循序漸進)、教亦多術(shù)(因材施教)

3.《學記》:教學相長原則、預防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集體教育原則、長善救失原則、啟發(fā)性原則、課內(nèi)課外相結(jié)合。

4.蘇格拉底:啟發(fā)性原則

5.夸美紐斯:系統(tǒng)性原則、直觀性原則、鞏固性原則、自覺性原則、量力性原則。

6.赫爾巴特:教育性教學原則。

7.烏申斯基:直觀性原則、民族性原則。

8.馬卡連科:嚴慈相濟原則、平行教育原則。

9.教學原則:科學性與思想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fā)性原則、循序漸進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10.德育原則:導向性原則、疏導性原則、長善救失原則、知行統(tǒng)一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學生相結(jié)合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原則。

二、??济运渍Z對應(yīng)

1.理論聯(lián)系實際原則: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4)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5)王充-施用累能;

6)荀子-聞見知行;

7)劉向-耳聞之不若目見之,目見之不若足見之。

2.直觀性原則:

1)荀子-不聞之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2)烏申斯基,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3)夸美紐斯,凡是需要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進行教學。

3.啟發(fā)性原則:

1)孔子,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2)蘇格拉底,產(chǎn)婆術(shù);

3)《學記》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君子之教,喻也;

4)第斯多惠-壞老師奉送真理,好老師教導真理;

5)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

6)朱熹,開其意,達其辭。

4.循序漸進原則:

1)拔苗助長;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學不躐等;

2)盈科而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3)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5.鞏固性原則:

1)孔子-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2)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5.因材施教原則:

1)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2)大有大成,小有小成;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4)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5)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

6)深其深,淺其淺,尊其尊,益其益;

7)量體裁衣;

8)西鄰有五子。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