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教育作用

教育作用包括兩方面內容:教育對社會所起的作用、教育對人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前者主要體現在教育與政治及經濟的關系上,首先,通過教育可以把社會的政治思想、倫理道德傳播到民眾之中,維系政治穩(wěn)定及良好運行。其次,孔子提出“庶富教”觀點,他認為治理好一個國家,首先要發(fā)展它的人口,有了眾多人口,就要發(fā)展經濟,使民眾富足起來,然后再加強教育。初步意識到教育受到經濟發(fā)展的制約。此外,孔子認為教育對人的成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性相近,習相遠也”,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后來之所以有較大差別,是教育和學習的結果不同所致。并且孔子重視早期教育,他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二、教育目標

孔子從“為政在人”的政治主張出發(fā),致力于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賢士和君子??鬃有哪恐械?ldquo;士”必須是德才兼?zhèn)涞馁t能之士,成為能弘道、志道、有才能的志士。君子即“君子儒”,是一個具有一定道德標準的理想人格,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對己要能修己,對人要能“安人”。

三、道德修養(yǎng)

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方法或原則,主要包括:立志樂道、自省自克、身體力行、改過遷善。立志樂道是要確立人生的遠大理想和宏偉目標,樂于弘道。自省自克指的是要加強自我反思,能夠對內心世界加以“審查”“反觀”,進而更加清晰地獲得準確認知,以及自我克服障礙與不足,實現正向發(fā)展。身體力行強調的是知行統(tǒng)一,言行一致。改過遷善指的是努力改正缺點,不斷發(fā)揚優(yōu)點。更多真題及資料請加小編微信66746005領取

四、教學思想

《論語》被稱為“東方的圣經”,體現了孔子諸多教學思想。

題目練習: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是中國古代教育家( )的名言。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子思

【答案】A。解析:“其身正,不今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出自孔子《論語·子路篇》。意思是“當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當管理者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下了命令,老百姓也不會遵從。”因此本題選A。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