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1.目標評價模式

目標評價模式是由“課程評價之父”泰勒提出,主要是針對20世紀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參照測驗的不足而提出的。它以目標為中心展開,根據預先確定的目標來評價課程。

2.目的游離評價模式

目的游離評價模式針對目標評價模式的弊病而提出來的,主要是根據實際的結果來評價課程。

兩種評價模式各有優(yōu)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量的課程評價模式應運而生,如CIPP評價模式、CSE評價模式、差距評價模式等。

1.CIPP評價模式

美國學者斯塔弗爾比姆1967年在對泰勒行為目標模式反思的基礎上提出了CIPP模型。它包括四個基本步驟: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成果評價。該模式的基本特點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以決策為導向。教育評價不是以教學目標為導向的,而是以教育決策為導向,為決策者改進教學服務的,這是CIPP的鮮明特點。

(2)重視評價的改進功能。評價不僅僅是用來診斷問題,更主要的是用來改進教育。

(3)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完整、有機地結合。

(4)實施靈活。在運用模式時,評價者可根據需要采用不同的評價策略,各種評價既可以在方案實施前使用,也可以在方案實施中使用,可以實施一種評價,也可以實施幾種評價。

2.CSE評價模式

CSE評價模式包括四個步驟:需要評定、方案計劃、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有些時候,CSE評價模式還把方案計劃這一步驟分解為方案選擇與方案修訂兩個步驟。它較好地適應了多元社會的現(xiàn)實和具有不同觀點的評價聽取人的需要,其結果也具有相當?shù)膹椥院蛻冃浴V饕攸c:把問題而不是目標和假設作為評價的先行者。該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這是一種旨在為教育改革服務的評價模式。

(2)在這一評價中,評價的形成性職能與,總結性職能得到了有機的統(tǒng)一。

(3)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評價,評價活動貫穿于教育改革的全部過程。

3.差距評價模式

差別模式也稱為差距模式、差距評價模式,由普羅佛斯于1969年提出。差距模式是以課程開發(fā)和管理為目的而建構起來的評價模式,旨在揭示計劃的標準與實際的表現(xiàn)之間的差距,以此作為改進課程計劃的依據。該模式包括四個步驟:設計階段、部署階段、過程階段、產出階段和成本效益分析階段。更多真題及資料請加小編微信66746005領取

【練一練】

1.(多選題)關于CIPP評價模式的觀點說法正確的有( )。

A.評價就是為管理者做決策提供信息服務的過程

B.評價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證明,而在改進

C.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結果評價構成了CIPP評價模式

D.各種評價既可以在方案實施前使用,也可以方案實施中使用

1.【答案】ABCD。

2.(多選題)關于CSE評價模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CSE模式的實施步驟為“需要評定—方案計劃—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

B.該模式主要特點是將目標和假設而不是問題作為評價的先行者

C.該模式適應多元社會的現(xiàn)實,評價結果具有相當?shù)膹椥院蛻冃?/p>

D.該模式只關注預期目標,忽視了課程實施過程

2.【答案】AC。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