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26.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當余之從師也,負篋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④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注]①?。盒傅 "诤D:書箱。③舍:學舍,書館。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負笈②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④,削荊⑤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暗則縛麻蒿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悅⑦其勤學,常以凈衣易⑧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書箱。③或:有時。④庵:茅草小屋。⑤荊:這里指荊的枝條。⑥麻蒿:一種植物,點燃后可照明。⑦悅.:敬佩。⑧易:交換。
閱讀上述材料,請回答[甲][乙]兩段文字在內(nèi)容上有哪些共同點。
27.記得在一個寒冬的早晨,西北風呼呼地刮著。同學們在上早讀,書聲朗朗。我剛到校,來到班上,手插在褲兜里,臉對著全班同學。這時,一個學生走進教室。我大聲說:“你為什么又遲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聽到有人嘰咕:“……自己也遲到……”一個女同學正在向旁邊的同學使眼色,臉上露出不服氣的神情。我心頭一驚,正要發(fā)作的火一下子熄滅了。
這事兒使我陷入深思。平時,一些看起來很細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沒有重視,結(jié)果給了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課上,有的學生被叫到前邊板演,寫完后隨手粉筆往臺上一扔,沒有輕輕地放回粉筆盒;小干部用教鞭敲擊講臺面要同學安靜下來……這不都是我的行為在學生身上的再現(xiàn)嗎?我感到,在學生面前,教師的一舉一動都要十分審慎。數(shù)十雙眼睛好像數(shù)十面明澈澈的鏡子,照得教師毫發(fā)畢現(xiàn),不容你有絲毫的懈怠。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1)案例中,教師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為什么?
(2)案例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三、寫作題(本大題共30分)
28.關(guān)于學,古人云:“善學者師惰功倍;不半部學者師勤功豐。”關(guān)于教,古人云:“有教無類。”
根據(jù)上述材料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1)選取角度,題目自擬;(2)論點鮮明,有說服力;(3)字數(shù)不少于800字。
三、寫作題
28.略。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在職教育相對于職前培養(yǎng)和入職指導而言,更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和全面性的特點,因此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最為關(guān)鍵的環(huán)節(jié)。
2.D【解析】略。
3.B【解析】教師的根本任務(wù)是“教書育人”。
4.A【解析】教師職務(wù)分為初級職務(wù)、中級職務(wù)和高級職務(wù)三個等級。
5.C【解析】略。
6.B【解析】略。
7.D【解析】教師在對學生的教育中,不能以侵犯學生的權(quán)利為前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quán)利和人格尊嚴,校長對王老師行為的看法均是正確的。
8.D【解析】教師作為專門從事人才培養(yǎng)的職業(yè),從業(yè)者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的專業(yè)知識,精湛的教學藝術(shù),才能擔負起為祖國培養(yǎng)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信息時代,科技飛速發(fā)展,社會日新月異,教育者必須日新其德、日勤其業(yè),才能學為人師,身為世范。因而教師需要終身學習。
9.C【解析】略。
10.c【解析】本題考查成語含義及實詞。尊重、尊敬一般與人搭配。推重(zhong):推崇重視,對某人的思想、行為、成就等給予很高的評價,表示十分重視。推崇:尊崇,推重崇敬。此二詞為近義詞。相得益彰:指兩個人或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使雙方的能力、作用和好處能得到充分展示。相輔相成:指兩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輔助,缺一不可。此處用相得益彰詞義更豐富,更貼合語境。
11.D【解析】如果D項判斷為真,又根據(jù)題干,只有與人及其寵物有接觸的長尾猴才接受檢疫,則說明在接受檢疫的長尾猴中感染狂犬病的比例,要高于未接受檢疫的長尾猴。這就有力地支持了專家的推測。故選D。
12.D【解析】略。
13.A【解析】定性分析主要分析的內(nèi)容是“事物是什么”。
14.D【解析】要搞清代詞所指代的對象,首先要看清它在句中的位置。指示代詞“這”一般指代與其距離最近的內(nèi)容,因此第一個“這”指代一般博物學家對變異原因的看法,第二個“這”指代“就某一狹隘的意義上來說,這可以算是正確的”。故選D。
15.D【解析】理論論據(jù)是指那些來源于實踐,并且已被長期實踐證明和檢驗過,斷定為正確的觀點。它包括經(jīng)典性的著作和權(quán)威性的言論(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學的原理、定律、公式等。諺語屬于理論論據(jù),事例、史實、數(shù)據(jù)屬于事實論據(jù),故選D。
16.B【解析】歸納是指從許多個別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則或結(jié)論的思維方法。本題為歸納法的應(yīng)用。
17.C【解析】平均用電量為(45×3+50×5+42x 6)/(3+5+6)=45.5(度)。
18.B【解析】根據(jù)條件三項中只有一項為真,假設(shè)Ⅱ項為真則Ⅲ項皆為真,不符合條件因此排除Ⅱ、Ⅲ項,I項為真,由此可知財務(wù)部10名員工都是廣東人,故選B項。
19.B【解析】最常用的差異量數(shù)是標準差。
20.A【解析】外文工具書的編排方法多采用字順法。
21.C【解析】事實論據(jù)是對客觀事物的真實的描述和概括,史實屬于事實論據(jù)。
22:B【解析】中間一組數(shù)據(jù)的頻數(shù)=l60/5=32。
23.B【解析】教授指的是長子繼承權(quán),其條件是第一個妻子生下的第一個男嬰,而學生指的則是唯一妻子生下的唯一女兒,兩者并不對等,故選B項。
24.B【解析】根據(jù)“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顏色”、“這一推動…決定一個人對知識是否真誠”.可知這里的“顏色”是對人能夠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一種精神或態(tài)度。
觀察四個備選項,只有B項“價值取向”比較適合指代“有顏色的力量”。故選B。
25.B【解析】全段共三句話:第一句是總領(lǐng)句;第二旬說明“能源物”的來歷;第三句說明“能源物”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的優(yōu)點,所以答案在第三句中,從第三句的標點可知,“能源物”作為煤和液化天然氣的代替品使用的優(yōu)點有三點:一是幾乎無異味;二是不易倒塌、便于儲藏和運輸;三是熱效率也很高。故選B。
二、材料分析題
26.【答案要點】共同點:都表現(xiàn)了人物勤奮好學(嗜學、勤學)和求學不怕險阻(艱辛)的精神。
27.【答案要點】(1)教師扮演了“學生楷模”的角色。原因:中小學生正處在成長過程中,教師對他們有一種自然的影響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學生表現(xiàn)出明顯的“向師性”,他們會把受自己尊敬和愛戴的教師視為效法的模范,“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給學生起奠基作用。案例中的教師在課堂上不注意小節(jié),“自己也遲到”、“隨手扔粉筆”、“用教鞭敲擊講臺面”等,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卻給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教師在學生面前,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不管是自覺還是不自覺,他都在對學生進行示范。
(2)啟示:①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細節(jié)中,要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消除消極影響。②教師是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代表,是學生效仿的楷模;教師要擔當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角色。
③教師的榜樣作用構(gòu)成了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力”,教師要成為學生真正的楷模。
三、寫作題
28.略。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