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分析:肝臟是人體內(nèi)最大的消化腺,成人肝重約1.5kg,位于腹腔的右上方,肝臟具有分泌膽汁、合成糖原、解毒等功能.
解答:①肝臟,②膽囊,③胰腺,④胃.
肝臟分泌的膽汁是一種消化液,雖然膽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增加了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膽囊儲存膽汁,胃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質(zhì),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淀粉、蛋白質(zhì)、脂肪的消化酶.
故選:A
點評:膽汁是一種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
3.根據(jù)“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收獲,我們可以找出以下歸納或推斷錯誤的一項( )
A.該實驗可證明,唾液能消化淀粉
B.要想讓唾液發(fā)揮作用,溫度應(yīng)保持在37℃左右
C.試管內(nèi)的混合液,如加碘變藍,則證明管內(nèi)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D.饅頭富含淀粉遇碘后會變藍
考點:探究發(fā)生在口腔內(nèi)的化學消化.
分析:此題考查的是對“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的理解.解答此題從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的方法步驟入手.即,確定變量、設(shè)置對照實驗→37℃水浴→滴加碘液→觀察和分析現(xiàn)象→得出結(jié)論
解答:饅頭在口腔里的消化與唾液的分泌、牙齒的咀嚼和舌的攪拌都有關(guān)系,前者屬于化學性消化,后者屬于物理性消化.物理性消化能使食物與消化液充分混合,促進了化學性消化的進行.“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實驗的實驗變量是唾液,說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 液淀粉酶發(fā)揮作用的最適溫度是37℃,放入37℃水浴5~10分鐘的目的是:使唾液淀粉酶有充分的作用時間;滴加碘液后,觀察、分析現(xiàn)象:若顏色 不變藍,說明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麥芽糖.若顏色變藍,因為淀粉遇碘變藍色,說明水對淀粉沒有消化作用.因此,證明了唾液對淀粉有消化作用.據(jù)上所 述,選項C的推斷是錯誤的.
故選:C
點評:解此題的關(guān)鍵是理解掌握“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實驗方法,確定、控制實驗變量,設(shè)置對照實驗.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