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第二十七首 觀刈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內(nèi)容】: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作者小傳】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陜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diào)詩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 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guī)”,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shù)上的最高成 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 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后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為贊賞。

【注釋】

這詩題下原注:“時(元和元年,806)為盩厔(zhōu zhì,今陜西周至縣)縣尉。”詩中描寫麥收季節(jié)農(nóng)忙的情況。其中貧婦的控拆,反映出地主階級對農(nóng)民剝削的殘酷。[刈(yì)]割。

[覆]遮滿。 [荷]肩扛。 [簞(dān)]盛食物用的圓竹器。

[餉(xiǎng)田]送茶飯到田里。 [丁壯]青壯年男子。

[灼]燒。 [惜]珍惜。 [秉]持。

[遺穗]指人家漏掉在田里的麥穗。

[吏祿]官吏的俸祿。

[三百石(dàn)]唐代官分九品。從九品,祿米每月三十石。當時白居易的官階是從九品下。此處約指一年的祿米總數(shù)。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