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十一、教育評價

(一)教育評價及其作用

1.教育評價的內涵:客觀描述、價值判斷、增值探索

2.教育評價的作用:診斷作用、激勵作用、調節(jié)作用、教學作用

(二)教育評價的主要類型和方法

1.教育評價的主要類型:(1)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2)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3)實證化評價和人文式評價;(4)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

2.教育評價的主要方法:(1)客觀題評價法與主觀題評價法;(2)表現(xiàn)性測驗評價;(3)評定量表評價法;(4)行為檢核表評價法;(5)同伴評定和軼事記錄評價法;(6)成長記錄評價法

(三)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評價

1.在評價指導思想與根本目的上,強調致力于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和弘揚學生人格的主動精神;2.在評價功能上,強調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3. 在評價類型上,強調實施形成性評價;4、在評價方法上,強調采用絕對評價法

十二、思想品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

(一)德育及其意義

1.德育的概念:教育者依據(jù)特定的社會要求和德育規(guī)律,對受教育者實施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

2.德育的意義:(1)德育是社會注意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3)德育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的條件和保證

(二)德育的目標與內容

1.德育的目標:

我國中學德育的目標包括:一是思想品德規(guī)范方面: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關心他人,熱愛班級和學

校集體,遵守公民道德,有基本的民主意識和法則觀念,相信科學,有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 的精神;二是思想品德心理方面:使學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得 到良好的發(fā)展,具有社會責任感,誠實守信,自尊樂觀,具有一定的自制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三是思想道德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思想品德認識能力,具有良好的 道德情感體驗能力,具有道德選擇,判斷和行為能力

2.德育的內容:(1)愛國注意教育;(2)集體主義教育;(3)勞動教育;(4)民主與法制和紀律教育;(5)人道主義和社會公德教育;(6)理想教育;(7)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世界觀教育

(三)德育過程的規(guī)律

1. 學生的知、情、意、行諸因素統(tǒng)一發(fā)展的規(guī)律;2. 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規(guī)律;3. 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的規(guī)律;4. 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guī)律

(四)德育原則及其應用

德育的原則:1. 導向型原則;2. 疏導性原則;3. 尊重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4. 教育的一致性與連貫性原則;5. 因材施教原則;6. 知行統(tǒng)一原則;7. 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8. 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

(五)德育方法及其應用

常用的德育方法:說服法、榜樣法、鍛煉法、陶冶法、表揚獎勵與批評處分

(六)德育的途徑

德育的途徑:1. 政治課與其它學科教學;2. 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3. 勞動;4.共青團、學生會組織的活動;5. 班主任工作

(七)班主任工作的意義和作用

1.班主任是班級建設的設計者;2.班主任是班級組織的領導者;3.班主任是協(xié)調班級人際關系的主導者

(八)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1.班主任工作的內容:(1)全面的了解學生;(2)組織和培養(yǎng)班集體;(3)指導班委會、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4)爭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5)評定學生操行

2.班主任工作的方法:(1)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班集體目標;(2)合理的確定班級角色位置;(3)協(xié)調好班內外各種關系;(4)建構“開放、多維、有序”的班級活動體系;(5)營造健康向上、豐富活躍的班級文化環(huán)境

十三、課外活動

(一)課外活動及其意義、任務

1.課外活動的涵義:課外活動是指學校和校外機關根據(jù)中學的培養(yǎng)目標和全面發(fā)展教育的要求,在學科教學以外組織進行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

2.課外活動的意義:(1)豐富中學生的課余文化知識;(2)有利于中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全面發(fā)展;(3)發(fā)展學生特長,以便人才選拔;(4)經受鍛煉,提高獨立活動能力;(5)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聯(lián)系,有利于三者結合教育

3.課外活動的任務:(1)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道德品質;(2)擴大、加深、鞏固課堂所學,發(fā)展學生智能;(3)組織有益的娛樂活動,豐富課余生活

(二)課外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1.課外活動的內容:(1)思想品德教育和時事政治教育;(2)學科活動;(3)科技活動;(4)文學藝術活動;(5)體育軍事活動;(6)公益活動;(7)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2.課外活動的形式:(1)群眾性活動;(2)小組活動;(3)個別活動

(三)課外活動的組織

1. 由學校和教師直接組織;2. 由學校、共青團、少先隊組織;3. 由校外教育機構組織;4. 由家庭配合學校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