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26分)
35.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第四課第一框《人生自強少年始》一共包括以下兩個小標題:
(1)自強,進取的動力;
(2)自強,通向成功的階梯。
問題:請以此為內容進行教學設計,寫出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擬定教學提綱。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A。解析:正強化即用有吸引力的結果對某一行為進行獎勵和肯定,以期在類似條件下重復出現這一行為。
2.【答案】D。解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反映了教師勞動的長期性特點。
3.【答案】B。
4.【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德育基本途徑。我國德育途徑很多,其中最基本的途徑是思想品德課與其他學科教學。各門學科的教學內容都很豐富,并且在教學目標中都包含了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內容,通過學習使學生受到科學精神、社會人文精神的熏陶,從而形成良好品德。其他的選項都是德育的主要途徑。
5.【答案】D。解析:現代企業(yè)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D項是現代政府的基本特征。故本題答案選D。
6.【答案】B。解析:保險資金運營的原則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動性,其中,安全性原則是保險資金運營的首要原則,收益性是主要目的,即保值增值。保險資金主要用于存入銀行和購買國債,主要是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保障其運營安全性和收益性,因此,本題答案為B。
7.【答案】D。解析:題干突出強調了網絡反腐對反腐倡廉工作的積極作用,②③符合題意。題干并沒有體現人民民主的廣泛性,所以①與題意無關。④觀點太絕對,網絡反腐有利于國家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但不能起到“確保”的作用。故選D項。
8.【答案】D。解析:道德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并反映一定的經濟關系的。
9.【答案】D。解析: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和人類社會,勞動是人類道德起源的第一歷史前提。
10.【答案】A。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說明了我們要主動關心他人、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的實質。B、C、D選項理解錯誤.答案選A。
11.【答案】C。
1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及運用知識的能力,難度中等。和平猶如空氣和陽光,人類失之難存,社會失之,發(fā)展無從談起,表明世界和平對人類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重要性,C選項正確。A、B、D三項表述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選。故答案選C項。
13.【答案】D。解析:“子罕不受玉”啟示我們廣大政府官員應保持清正廉潔,牢記拒腐防變意識,A、B、C與題干不符。答案選D。
14.【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成語的哲學寓意。①理解錯誤。承認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tǒng)一是認識事物的基礎。②理解正確。③理解錯誤。見仁見智,強調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觀點,但是沒有否認真理.這里不否定真理是客觀的。④說法正確,胸有成竹強調意識的能動作用。故本題正確答案是C選項。
15.【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前一句出自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顏元。顏元認為,紙上談兵的學問不是真學問,只有經歷實踐歷練出來的才是真學問、真本事。故前一句片面強調實踐。后一句“將學全看在讀上”,則片面強調了讀書的重要性。故選B項。
16.【答案】A。解析:意識依賴于物質。是對物質的反映。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可以把人生看成悲劇,也可以看成喜劇”,正說明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并且這種主觀映像是有差別性的。
17.【答案】A。解析:題目中由“暗中摸索總非真”和“親到長安有幾人?”兩句中“非真”和“親到”可看出要進行實踐,實踐出真知。A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講的是實踐出真知。其他三項與題意不符。
18.【答案】A。解析:題目中的詩句意思是:山坡間的小徑,經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條路;過一段時間沒有人去走它。又會被茅草堵塞了。奧巴馬引用這句話意思是:美中兩國的任務就是要為后代共同探索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以防止彼此之間出現互不信任的情況。雙方都應注意隨時維護這條道路,即便在雙方發(fā)生分歧的時候.也不要讓這條道路被荒草埋沒。正體現了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包含的哲學寓意。
19.【答案】C。
20.【答案】D。解析:《憲法》第94條規(guī)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故本題答案選D項。
21.【答案】B。解析:《憲法》第13條規(guī)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國家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公民的私有財產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故本題答案選B項。
22.【答案】B。解析:納稅人在有的法律、行政法規(guī)中稱為納稅義務人,即直接對國家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這里的單位包括法人企業(yè),也包括非法人企業(yè)。不同稅種的納稅人是由課稅對象的性質決定的,由各個稅種的專門稅法分別規(guī)定該稅種的納稅義務人??梢娂{稅人的范圍是由法律法規(guī)限定的,而不能籠統(tǒng)地說“包括所有法人和自然人”。故本題答案選B項。
23.【答案】C。解析:《刑法》第23條規(guī)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故選C項。
24.【答案】D。解析:《民法通則》第9條規(guī)定,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故本題選D項。
25.【答案】B。解析:通過手機短信互訪,說明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產品,也體現了文化與政治日益交融。①④正確。②屬于政治生活范疇,不合題意;③錯誤,文化與政治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故答案選B。
26.【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認識論相關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是一個能動的創(chuàng)造過程,作為對世界的一種反映形式的藝術作品離不開藝術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故選C。
27.【答案】C。解析:②項與材料無關,③項說法錯誤。自強不息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
28.【答案】B。解析:排除法。第一種說法,漢字的發(fā)明和使用,并不能標志著人類進入了文明時代,是文字的發(fā)明和使用。第四種說法,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借鑒、包容不是為了走向趨同,而是使各國文化能夠取長補短更好地發(fā)展。因此,答案為B。
29.【答案】D。解析: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都是手段,發(fā)展經濟的根本目的是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30.【答案】C。
二、簡答題
31.【參考答案】
科學技術是促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現代科技有利于培育珍惜中醫(yī)藥植物,開發(fā)新產品,促進中醫(yī)藥文化創(chuàng)新:有利于建立中醫(yī)藥植物資源基因庫,更好地傳承中醫(yī)藥文化;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中醫(yī)藥文化的傳播.擴大中醫(yī)藥文化的影響。
32.【參考答案】
問題教學法指教師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預先設置一系列的、有層次和內在聯系的問題,或是根據學生的疑問,設計問題,啟發(fā)學生解答,從而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