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2.【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愿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石鐘山記》)

2.表示憑借。譯為:憑,靠。

①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皆好辭而以賦見稱。(《屈原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譯為:把。

①操當以肅還付鄉(xiāng)黨。(《赤壁之戰(zhàn)》)

4.表示時間、處所。譯為:于,在,從。

①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②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③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5.表示原因。譯為:因為,由于。

①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 卒以吾郡這發(fā)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五人墓碑記》)

③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

6.表示依據(jù)。譯為:按照,依照,根據(jù)。

①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zhàn)》)

②余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zhàn)》)

說明:“以”字的賓語有時可以前置,有時可以省略。

①以一當十(成語) ②夜以繼日(成語) ③秋以為期(《詩經(jīng)·氓》)

(二)連詞。

1.表示并列或遞進關系。可譯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①夫夷以近,則游者眾。(《游褒禪山記》) ②忽魂悸以魄動。(《夢游天姥吟留別》)

2.表示承接關系,前一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勺g為"而"或省去。

①余與四人擁火以入。(《石鐘山記》) ②樊噲側(cè)其盾以撞。(《鴻門宴》) ③各各竦立以聽。(《促織》)

網(wǎng)校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萬無一失?欣瑞網(wǎng)校教師編制培訓名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協(xié)議保過班,不過全退!趕緊報名吧!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 | 手機APP | 微博 | 教師編制考試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師資格證考試交流群:99528015   教師編制考試筆試課程 | 教師編制考試面試課程  點擊咨詢: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