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四重奏(唱)
由四人演奏或演唱的作品,每人有自己獨立的聲部。最重要的體裁是弦樂四重奏: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各一。四重唱是歌劇中常見的形式。
五重奏(唱)
由五人演奏或演唱的作品,每人有自己獨立的聲部。常見的有弦樂五重奏:小提琴二,中提琴二,大提琴一。五重唱通常只用于歌劇 。
狂想曲
原意為“史詩”。盛行于19世紀和20世紀初的器樂曲,具有英雄氣概和敘事性、幻想性,常以英雄故事、民族傳說、風土人情為題材,形式上較自由。如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拉威爾《西班牙狂想曲》。
浪漫曲
(1)抒情歌曲,如勃拉姆斯的《聲樂與鋼琴浪漫曲》op.33。
(2)抒情器樂曲,如貝多芬《小提琴與樂隊浪漫曲》二首op.40、50。
(3)多樂章作品中的抒情樂章,如莫扎特d小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K466第二樂章。
回旋曲
器樂曲。主題段落在全曲多次出現(xiàn),中間插入新材料,即ABACAD……A模式。常用于多樂章作品如奏鳴曲、弦樂四重奏、交響曲、協(xié)奏曲的末樂章,也可以是獨立的作品。
聲樂套曲
為一組情節(jié)上有聯(lián)系的詩歌譜寫的一系列歌曲,在音樂上有著內(nèi)在邏輯,通常應完整演唱,有時也可選取其中的某些單獨演唱。如舒伯特《美麗的磨房姑娘》、《冬之旅》,舒曼《詩人之戀》等。
弦樂四重奏
(string quartet)弦樂四重奏,四件樂器是小提琴二、中提琴、大提琴各一。典型模式為四個樂章(與交響曲相同)。
交響曲
多樂章的管弦樂曲。古典交響曲形成于18世紀中葉。典型模式由海頓在18世紀后期奠定,為四個樂章:第一樂章快板,采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板,三 部曲式或變奏曲式,第三樂章中速,小步舞曲(后貝多芬改為諧謔曲),第四樂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鳴曲式或回旋-奏鳴曲式。⑶19世紀及以后的交響曲 有很多自由變化,樂章數(shù)目和樂隊規(guī)模都有所擴大,并加進大量人聲。
培訓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萬無一失?欣瑞教育教師資格證培訓名師帶你輕松備考,掌握考點!各省考試介紹入口,點擊查看更多考試政策>>
熱門課程:幼師筆試精品課程 | 小學筆試標準課程 | 中學筆試標準課程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 | 手機APP | 微博 教師資格證考試交流群:337331076 | 點擊咨詢: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