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2015年教師資格證省考《幼兒教育學》模擬試卷(3)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1、 最先提出幼兒園教育游戲化方法的教育家是( )。
A.蒙臺梭利 B.陳鶴琴 C.福祿培爾 D.夸美紐斯
2、 “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教師與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活動式環(huán)境,體現(xiàn)( ?。┰瓌t。
A.參與性原則 B.經(jīng)濟性原則 C.適宜性原則 D.目標性原則
3、( )是幼兒園中全面負責幼兒生活與教育的人員。
A.園長 B.阿姨 C.保育員 D.幼兒教師
4、 托兒所教育的特殊對象決定了托兒所集體教養(yǎng)的核心是( )。
A.以保為主 B.以保為主,保教并重 C.以教為主 D.以教為主,保教并重
5、 活動性原則源自于( )的“做中學”。
A.皮亞杰 B.夸美紐斯 C.福祿培爾 D.杜威
6、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應從培養(yǎng)他的( )入手。
A.道德認識 B.道德意志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為
7、 把兒童社會情感的發(fā)展作為教育的主要目的的理論是( ?。?。
A.成熟社會化理論 B.認知發(fā)展理論 C.教育訓練理論 D.統(tǒng)一論
8、首次把國際社會保護兒童權利的思想轉變成各國政府的諾言的國際公約是( ?。?br /> A.《國際兒童權利宣言》 B.《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 C.《兒童權利公約》 D.《兒童生存、保護和發(fā)展世界宣言》
9、 教師建議幼兒把自己在家看過的圖書拿到幼兒園,使圖書角內容豐富,體現(xiàn)了( ?。┑脑瓌t。
A.保教結合 B.正面教育 C.全面發(fā)展教育 D.充分利用社會、家庭、兒童中教育資源
10、 幼兒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取決于( )。
A.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 B.社會政治制度 C.社會文化水平 D.環(huán)境因素
二、判斷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1、 新時期的健康既包括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包括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 ?。?br />
12、 游戲是幼兒自主的活動,只要他們玩得快樂,就不需要教師的指導。 ( ?。?br />
13、 幼兒德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幼兒的道德認識。 ( ?。?br />
14、幼兒教育是指對0~6歲學齡前兒童實施的教育。
15、 陳鶴琴先生首先提出幼兒教育應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方法。 ( ?。?/p>
三、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6、 發(fā)展適宜性 17、 啟蒙性原則 18、 正規(guī)的社會教育活動 19、 幼兒社會化 20、 白板說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21、 教師實施學前教育課程時應注意的問題。
22、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目標制定的依據(jù)是什么?
23、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對幼兒實施體育時的目標是什么?
24、 簡述保育工作者的工作范疇和任務。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9分,共18分)
25、 結合教育實際,論述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實施要求。
26、 因為升學競爭的現(xiàn)實,社會上風行一些“起跑線計劃”、“神童方案”、“天才培養(yǎng)項目”……,某些家長和幼教機構難以擺脫這種短視的教育做法,表現(xiàn)為重知識 灌輸,輕能力培養(yǎng),重智力培養(yǎng),輕人格因素培養(yǎng)等錯誤傾向。另外,一些幼兒園迫于家長壓力或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辦起了繪畫、鋼琴等各式各樣的興趣班、特長 班。 請你從我國幼兒教育目標這一角度分析以上現(xiàn)象。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12分)
27、案例1 商店售貨員 三個孩子在玩商店游戲,在柜臺上擺弄了一陣,便眼巴巴地等待“客人”上門來買東西,可其他的小朋友要么在“娃娃家”,要么在玩具角,或者是“寶貝工作 室”等,玩得不亦樂乎,好像沒有要來商店買東西的意向。小雅和小美明顯興趣低落了,小剛則完全沉不住氣了,他正磨蹭著想離開商店…… 老師走過去:“售貨員你好!我家來客人了,要買好多好多東西。” 幼兒:“太好了,你要什么?” 老師:“這么多東西,拿也拿不了,可怎么辦呀?你們商店能不能幫著送貨上門啊?” 由此幫商店引出了送貨上門的服務內容,“商店”的“工作人員”主動開始了“送貨”活動。
案例2 “娃娃家”游戲 小班“娃娃家”里的孩子們玩得熱火朝天,老師發(fā)現(xiàn)小玉正拿著剪刀一縷一縷地剪著布娃娃的頭發(fā),神情是那樣的專注。 老師:“你在干什么呀?” 幼J1:“我在給娃娃剪頭發(fā)。” 老師:“為什么要剪布娃娃的頭發(fā)呢?” 幼兒:“她的頭發(fā)太長了。我的頭發(fā)長了,媽媽就會給我剪的。” 面對這個幼兒的舉動,是委婉的“禁令”?還是“因勢利導”呢?這位教師是這樣說的:“哦,原來是這樣。小玉那么聰明,能不能替娃娃想個辦法啊?怎樣使 娃娃既留住一頭美麗的頭發(fā),又使頭發(fā)看上去不那么長呢?可不可以給娃娃梳個小辮呢?試試吧!”小玉馬上從“娃娃家”的梳妝臺上拿起梳子,一下一下很認真地 幫娃娃梳頭,嘴里還喃喃自語:“疼不疼?媽媽輕點梳……”
案例3 “好吃屋”游戲 “好吃屋”的柜臺上擺滿了各種各樣好吃的食物,有面包、果凍、牛奶、壽司、雞蛋…… 剛開張的那兩天,“好吃屋”的顧客還真不少,明明就是其中一個,但紅紅堅持不讓他進門,但明明非要擠進去,兩個孩子爭吵了起來…… 老師走過來:“好吃屋的東西這么好吃,我們也想進去嘗嘗!” 紅紅:“客人太多了,坐不下了嘛!” 老師:“那我們可以打包帶走嗎?” 紅紅:“不行!” 老師:“那可怎么辦?” 紅紅:“你們可以待會再來呀!” 明明:“好!” 就這樣,沖突平息了,游戲順利開展下去…… 一星期后,“好吃屋”的孩子明顯少了。單一的買、賣、吃活動使孩子們對此游戲失去興趣。教師及時以“經(jīng)理”的身份參與進去,招聘工作人員,引導孩子根 據(jù)材料自己動手,如:用紅色蠟光紙包住報紙球,制作“橘子、蘋果”,用白紙撕“面條”,用黃色皺紋紙包住報紙棍做“油條”…… 幼兒有事可做,游戲又變得有滋有味! 結合以上三個案例,談談教師應如何指導幼兒的游戲活動。
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輔導內部資料、內部測試題
教師資格證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jīng)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