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說教材

教材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紐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本部分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其上可承接“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兩節(jié)對地球環(huán)境的描述,其下可展開地球地質構造的學習。本節(jié)具體又可以劃分為兩部分:其一為化石和地質年代表,其二為地球的演化過程,本次說課主要圍繞著第一部分展開。

二、說學情

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據此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在高一新生剛入學時開展,學生的學習思維還習慣于具體到抽象,此外,本節(jié)課的相關知識也比較零散、繁多、記憶量大,學習起來容易枯燥,課程設計也難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及提升課堂的趣味性,需要教師深度挖掘教材,以及注重知識的聯結。

三、說教學目標

過程中我們往往是在關注要走多遠,卻忘了我們?yōu)楹我霭l(fā),課堂教學目標對我們的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結合課標、教材和學情,我將本堂課的教學目標設為:

1.了解地層、化石和地質年代表的概念,理解古生物化石分布和地質年代表的相互關系。

2.能用不同方法判斷巖層新老關系。

3.初步認識地質年代表,了解其構成。

4.舉例說明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球環(huán)境及其古生物特點,意識到生物對地理環(huán)境的適應性。

教學重難點:

依據以上對教材地位與作用及教材目標的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化石與地層的地理意義。教學難點是能用不同方法判斷巖層新老關系。

四、說教學方法

在教學的目標、任務、內容確定以后,教師能否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就成為其能否完成任務、實現預期目標的決定性因素。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到達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達。以此為出發(fā)點,本節(jié)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征,培養(yǎng)時間和空間能力,主要采用多媒體、聯系生活實際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認識。

五、說教學過程

基于教學目標,我致力于把“培養(yǎng)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yǎng)”的科學理念,貫穿于我的教學過程。下面我將重點闡述本堂課的教學過程:

第一步:導入

我將會出示甘肅張掖、太行山王莽嶺等沉積地層圖片,請學生觀察他們有何特點,學生很容易發(fā)現他們具有層狀結構,教師則可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稱呼這些層狀巖石。

這樣導入新課,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的求知欲。

第二步:新授

這部分我將其分為2個環(huán)節(jié):

1.認識地層和化石

(1)認識地層

教師講解:地層是具有時間順序的層狀巖石。

①教師出示甘肅張掖、太行山王莽嶺等沉積地層圖片,請學生猜測他們的巖石類型。

學生回答:沉積巖。

②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沉積巖形成過程。

師生總結:裸露在地表的各種巖石,在風吹、日曬、雨淋以及生物的作用下被破壞,破壞的產物(包括碎屑物質和溶解物質)被風和流水等搬運后沉積起來,經過壓緊固結形成沉積巖。

③學生通過摞起多層書籍,思考地層上下順序和巖層新老的關系。思考可知,一般先沉積的層在下,后沉積的層在上。即越向下的巖石越老,越向上的巖石越新。

(2)認識化石

①教師展示恐龍化石圖片,提問什么是化石?常見于哪種類型的巖石中?

學生回答:化石是保存于地層中,經石化而形成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跡。常見于沉積巖中。

②教師出示三葉蟲化石、恐龍足印化石、蕨類植物化石、被子植物化石等,提問:這些都是化石么?請說明判斷理由。學生觀察這些化石對應生物的解剖圖,前后四人一組給這些生物按照由老到新排序的年代排序,說一說自己的發(fā)現。

師生討論得出:生物越古老,生命結構越簡單。生物總是從低級向高級、從簡單向復雜進化的。

③教師呈現化石形成的資料,請學生總結化石的形成過程。

學生閱讀總結:生物遺體或遺跡→沉積物覆蓋→沉積物變成巖石,生物遺體或遺跡石化成為化石→構造運動,侵蝕和風化作用使一些化石暴露于地表。

(3)理解地層與化石的關系

教師呈現多地含三葉蟲的地層圖片,請學生觀察說出自己的發(fā)現,學生觀察可知這些地層應該為同一時代形成。學生比較三葉蟲化石和恐龍化石、蕨類植物化石和被子植物化石所在地層的年代,可發(fā)現沉積巖地層中的化石越古老,則該地層的年代越古老。

(4)學生完成課本上思考題,分組探討兩地地層存在差異的原因。

師生總結:原因多樣,例如地殼運動導致的隆起、凹陷,流水和風力的侵蝕等。

(5)教師出示珊瑚化石、破碎的貝殼化石、含煤地層圖片,請學生推測各自反應的生物生長地理環(huán)境。

師生總結:分別指示清澈溫暖的淺海環(huán)境、濱海環(huán)境、濕熱茂密的森林環(huán)境。生物的生長過程深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古生物化石的種類及特點會反應當時的地理環(huán)境。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