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聆聽《捷克的原野和森林》《芬蘭頌》挖掘樂曲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民族樂派的音樂風格。

【過程與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聽樂曲,運用比較方法,提高分析和評價音樂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認識民族樂派以及交響詩這一音樂體裁,并能夠哼唱《芬蘭頌》的主題旋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哼唱《芬蘭頌》的主題旋律。

【難點】聽辨樂曲的主題旋律,以及其表現的情緒內涵。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音響設備。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我的祖國》第二樂章《沃爾塔瓦河》的音頻,展示捷克祖國山河風景圖片的音像資料,并設問這是哪個作曲家的什么作品?他們屬于音樂史上的哪個流派?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這首作品都是民族樂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沃爾塔瓦河》。我們今天來捷克新音樂之父斯美塔那的另一部音樂作品導入第四樂章《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二)新課教授

1.初步聆聽《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教師播放《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并設問,樂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場景?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這首作品同樣出自斯美塔那的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是其中的第四樂章,樂曲是由引子和三個主題組成。

2.分段聆聽

教師分別播放《捷克的原野和森林》引子與其他三個主題,并設問分別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表現了什么的場景?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教師分段播放音頻并講解。引子廣闊而莊嚴,描繪出一片遼闊的原野。第一個主題是由小提琴演奏的賦格,旋律輕盈美妙;第二主題先由圓號奏出寬廣的旋律,后面又由木管樂器和銅管樂器在不同的調上演奏;第三主題是一首充滿活力的波爾卡舞曲。全曲蘊含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贊美之情。

3.帶著個情緒完整聆聽樂曲《捷克的原野和森林》。

4.教師介紹交響詩這一音樂體裁,并引出《芬蘭頌》。

5.初步聆聽《芬蘭頌》。

教師播放《芬蘭頌》并設問,樂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這首作品由引子和兩個音樂主題構成。

6.分段聆聽,并說出情緒。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

第一主題,苦難的圣詠主題。樂曲開始時在低音區(qū)由銅管樂器奏出混濁與咆哮如雷的音響,狀如一種受到禁錮的原始力量和對自由的強烈渴望;隨后木管樂器吹出有宗教氣質的主題,代表一個熱誠的禱告。在上述兩種因素呈現之后,音樂的進行突然加快,把人們帶入了緊張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

第二主題,贊美詩主題。情緒明朗,首先是強大的銅管奏出了一個頗具民間舞蹈節(jié)奏的旋律,仿佛摹寫了斗爭勝利后人民載歌載舞的歡慶場面,緊接著情緒突轉,定音鼓漸次停息,木管樂器從寂靜之中以其親切溫暖的音響唱出了一支如歌旋律,然后又由弦樂器淋漓盡致地加以復奏。最后,音樂從近乎幻覺中蘇醒,再度回到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緊張憤怒的吶喊、嘹亮的號角與光輝的頌歌交織一起,以放寬頌歌主題的節(jié)奏所塑成的壯大輝煌效果作為《芬蘭頌》的結束。

7.教師彈琴范唱《芬蘭頌》的兩個主題,學生跟琴哼唱。

(三)拓展延伸

分小組討論總結民族樂派的音樂特點,教師歸納總結。

(四)小結作業(yè)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民族樂派的樂曲,感受了不同國家的民族氣息。民族的音樂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征和結晶。這兩位民族樂派的作曲家用鮮明的民族風格把它發(fā)揚光大,并影響著后人的民族意識,民族樂派獨有的風格還影響了以后其他國家的音樂創(chuàng)作,也包括我們中國,我們在交響詩創(chuàng)作方面盡管很年輕,但不乏優(yōu)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希望同學們課后可以去收集一些資料,看看我國有哪些交響詩。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