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3.4 講清概念的物理意義,有機結(jié)合兩種定義
學生掌握物理概念的過程,大致可分為領會、運用、完善、擴展四個階段。因此,概念的 教學應注意階段性。在領會階段,概念宜通過原型進行教學,到后階 段為使學生掌握概念的本質(zhì),又應明確概念的特征定義。由于原型定義概念對本質(zhì)特征的描述通常并不遵從必要且充分的準則,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運用 原型定義進行概念教學時,一定要揭示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以使學生對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又由于原型對表象的依賴,對于真正建立概念有消極作用,學生只有真正掌 握理解了概念的特征定義,才能擺脫表象的依賴。這就是我們常要求學生掌握概念的物理意義。
對"功"這一概念,教材是利用力拉物塊運動這一原型得出功的定 義:W=Fscosα。由于原型中力作用點的位移和質(zhì)點(物塊)位移的一致性,不存在 問題。但遇到兩者不一致時,s的物理含義就指代不清:s是指質(zhì)點的位移還是力作用點的位移。在長期的爭論中,似乎都不能圓滿解決,這正是原型定義概念的缺 陷。若教學中,在運用原型進行概念教學過程中注意概念的物理意義,那么,學生就會明白:功的本質(zhì)是能量轉(zhuǎn)化的量度,做不做功關鍵是看有無能量的轉(zhuǎn)化,且轉(zhuǎn) 化過程中能量守恒。對此,我們來看一下2006年高考全國卷Ⅰ第20題:
一位質(zhì)量為m的運動員從下蹲狀態(tài)向上起跳,經(jīng)Δt時間,身體伸直并剛好離開地面,速度為v。在此過程中,
A.地面對他的沖量為mv+mgΔt,地面對他做的功為1/2mv2。
B.地面對他的沖量為mv+mgΔt,地面對他做的功為零。
C.地面對他的沖量為mv,地面對他做的功為1/2mv2。
D.地面對他的沖量為mv-mgΔt,地面對他做的功為零。
如果從功的原型定義考慮,很難判斷地面是否對人做功:若將s看做是力作用點的位移, 地面沒有對人做功,但把s看做是受力對象--人的位移,人的重心 上升,地面對人做了功。但是,從功的特征定義考慮:地面對人沒有做功。因為人的機械能雖然增加,但地面與人之間并末發(fā)生能量的轉(zhuǎn)化,人的機械能增加是本身 生物能轉(zhuǎn)化而來的。
培訓課程:想快速通關,怎樣讓備考萬無一失?欣瑞教育教師編制培訓名師帶你輕松備考,掌握考點!各省教師編制考試介紹入口,點擊查看更多考試政策>>
學習交流平臺:微信 | 手機APP | 微博 | 教師編制考試交流群:273373270 | 教師資格證考試交流群:99528015 教師編制考試筆試課程 | 教師編制考試面試課程 點擊咨詢: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