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遇見以下情況:看著滿滿的購物車卻沒有下訂單的勇氣;兩個閨蜜的婚期一致,我們卻只能選擇一場;遇上感興趣的音樂鑒賞課和禮儀培訓課,按規(guī)定卻只能選修其中一門課程;炎炎夏日午后既不想上課又不想寫作業(yè),但又不能干其他事情;找工作的時候糾結考離家近的單位還是去經(jīng)濟比較發(fā)達的城市亦或是到心之所向的地方實現(xiàn)自我價值。生活中不乏類似的事情,不管遇到哪種情況,大多數(shù)人會不禁由心而感慨:“好糾結啊!”。糾結源于我們必須要出選擇,而選擇又必須由我們思考衡量來決定。在心理學上,用“動機沖突”來描述人在采取行動階段出現(xiàn)的各種“糾結”。

心理學認為,人的意志行動的過程一般可以分為兩個相互聯(lián)系而又統(tǒng)一的階段,即采取決定階段和執(zhí)行決定階段。采取決定階段又稱為準備階段,是指“人在行動之前,先在頭腦里考慮為什么要行動,怎樣去行動”,這是意志的準備階段,它決定意志行動的方向和軌跡。這個階段包括動機斗爭、確立行動目的、選擇行動方法和制定行動計劃等環(huán)節(jié)。其中,“動機斗爭”即“動機沖突”。心理學家將“動機沖突”分為雙趨沖突、雙避沖突、趨避沖突和多重趨避沖突四種沖突類型。理解和判斷不同沖突類型的內涵和特征,可以從動機的傾向——接近(“趨”)或是回避(“避”)、產(chǎn)生動機的目標數(shù)量——單個、兩個或是多個等方面入手。

雙趨沖突,又稱為“接近——接近型沖突”,是指同時并存兩種能滿足需要的目標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選擇其中之一時所產(chǎn)生的動機沖突。產(chǎn)生這種動機沖突時,個體面臨的是“二必選其一”的境況,而且兩個目標都是個體渴望得到。例如:我國古代圣賢孟子曾從“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論述中引出了在危難之時“舍生取義”的正義之詞;坐擁天下的君王也必須在“愛江上還是愛美人”中徘徊;閨蜜婚期沖突、心儀的課程只能選其一。諸如此類情境中,個體產(chǎn)生的是雙趨沖突。

雙避沖突,又稱為“回避——回避型沖突”,是指同時遇到兩個力圖回避的威脅性目標,但只能避其一時所產(chǎn)生的沖突。產(chǎn)生這種動機沖突時,個體面臨的也是“二必選其一”的境況,但與雙趨沖突不同,產(chǎn)生雙避沖突的兩個目標都是個體極力希望回避。例如:前有狼后有虎的“進退維谷”狀態(tài);在重大事故中,有些傷者必須面臨著要么截肢要么死亡的危險。

趨避沖突,又稱為“接近——回避型沖突”,是指同一目標既具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個體既希望接近,同時又不得不回避,從而引起的沖突。趨避沖突與雙趨沖突、雙避沖突最明顯的區(qū)別在于引起沖突的目標是一個。例如:想清空購物車又不想清空錢包;肚子餓時“想吃粥又怕燙,想吃夜宵又怕胖”的情況;想去參加競選鍛煉能力但又擔心影響學業(yè)。

多重趨避沖突,又稱為“多重接近——回避型沖突”,是指由于面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既對個體具有吸引力又遭個體排斥的目標或情境而引起的心理沖突。多重趨避沖突比前三種沖突類型更為復雜。個體產(chǎn)生多重趨避沖突時產(chǎn)生更為糾結的情緒。例如,我們在高考填志愿時,需要在多個學校中選擇,而在選擇的同時會考慮學費、距離、師資情況、專業(yè)設置等各種條件。找工作時,需要依據(jù)個人能力興趣、與期待值的符合情況、發(fā)展前景等條件在不同單位、崗位中進行選擇。

同一目標在不同人身上會產(chǎn)生何種沖突類型是因人而異,例如,面對“事業(yè)”、“情感”問題時,有些人能力強、心態(tài)好,產(chǎn)生的是雙趨沖突,有些人心態(tài)較為悲觀、害怕承擔責任,產(chǎn)生的是雙避沖突。在教師招聘備考學習過程中,除了理解不同沖突類型的區(qū)別之外,要能夠對具體的事例做出判斷。個體面臨對一個目標的選擇,產(chǎn)生的是趨避沖突。個體面對兩個目標必須要選其一時,若兩個目標都是個體想要得到的,產(chǎn)生的即是雙趨沖突,反之,兩個目標都是個體極力避免的,產(chǎn)生的即是雙避沖突。當個體面臨對多個目標,產(chǎn)生多種的糾結和選擇不定時,產(chǎn)生的即是多重趨避沖突。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編制考試內容廣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推薦報名教師編制考試筆試直播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shù)。免費試聽)進行系統(tǒng)學習。關于教師編制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