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一、考情介紹
成就目標理論主要是客觀題備考:單選、多選、判斷。既有識記型考點,也有理解型考點。最常見的是例子反選題,如描述一個人的表現(xiàn),要求大家判斷出種類。也可以考查代表人物,或者多選題考查分為哪些種類。
二、理論詳解
成就目標理論在發(fā)展過程中主要經歷了4個階段。
1.成就目標理論開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Dweck等學者提出成就目標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成績目標,是指學習是為了獲得成績,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第二種是掌握目標,學習是為了掌握知識,發(fā)展自己的能力。這兩種目標均是趨近成功型目標。
2.到20世紀90年代,Elliot A.J.及其同事提出成就目標不僅有趨近成功型,還有回避失敗型。因此,將成就目標分為三種:掌握目標、成績趨近目標和成績回避目標。
3.到21世紀初,美國密歇根大學的Printrich P. R.教授以及Elliot教授都認為掌握目標也存在趨近和回避型,進而提出了成就目標的四分法:掌握趨近目標、掌握回避目標、成績趨近目標和成績回避目標。
4.Elliot等人又進一步發(fā)展了成就目標理論,提出了3 (任務定向、自我定向、他人定向) X2 (趨近成功、回避失敗)成就目標模型,共存在六種成就目標:①任務趨近型:擁有任務所需能力,正確解決問題;②任務回避型:避免在任務上出錯;③自我趨近型:實現(xiàn)自我能力,比自已以前的表現(xiàn)好;④自我回避型:避免比自己之前的表現(xiàn)差:⑤他人趨近型:追求能力比別人高,成績比別人好;⑥他人回避型:避免能力比別人差,成績比別人低。
本文主要介紹考頻較高的第三個階段的理論,這一理論包括兩個維度,一個是“趨近-回避”維度和“掌握目標-成績目標”維度。
第一個“趨近回避”維度。趨近目標即追求成功的目標,該目標推動人們去尋求成就,使人產生成功的傾向或追求成功的動機,如考試中追求好成績;回避目標為避免失敗的目標,該目標推動人們避開成就情境,是擔心失敗的傾向或動機,如總擔心考試不及格、逃避考試。
第二個維度為掌握目標與成績目標。持掌握目標的個體追求成長,他們在學習中關注學習本身,反復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學得好不好”,以學習知識作為增加人的能力、理解力和判斷力的手段,強調能力的發(fā)展;成績目標的個體追求表現(xiàn),他們更關注學習結果,總在意“我考得好不好”,把超過他人作為競爭時展現(xiàn)或提高個人能力地位的手段,關注社會比較,希望獲得高的評價并避免低的評價。
研究發(fā)現(xiàn),趨近成功型目標(無論是掌握定向還是成績定向)能顯著正向預測后期的學業(yè)表現(xiàn),但只有掌握定向的趨近成功目標能顯著預測學生的學習動機?;乇苁⌒湍繕?無論掌握定向還是成績定向)能顯著負向預測后期的學業(yè)表現(xiàn)。
個體在活動中的情緒體驗是影響活動興趣和任務投入的關鍵。而掌握-趨近目標相比掌握-回避型目標、成績-回避型目標可以令個體在成就活動中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因此,他們對成就任務的態(tài)度會更積極,興趣也更高。
三、考題回顧
【單選】小黃在學習時關注的是知識的內容和價值,而不是為了獲得分數(shù)和獎勵。根據(jù)成就目標理論,小黃的目標導向屬于( )。
A.成績趨近 B.成績回避 C.掌握趨近 D.掌握回避
【答案】C。解析:掌握趨近指的是個體關注掌握任務的學習和理解,根據(jù)自己的進步和對任務的理解深度來評價自身表現(xiàn)。掌握回避指的是個體關心的是如何避免不理解和沒有掌握任務的情況。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編制考試內容廣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推薦報名教師編制考試筆試直播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shù)。免費試聽)進行系統(tǒng)學習。關于教師編制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