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認知發(fā)展和教育
(一)感知覺及其規(guī)律的應用、學生觀察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1.感知覺及其規(guī)律的應用:
(1)根據感知覺的強度規(guī)律,作用與感官的刺激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覺(板書、掛圖、實物模型大小,教師講課音量);(2)根據知 覺的整體性,時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構成一個整體為人們所感知(教學內容應分節(jié)分段,講課應有間隔和停頓,板書應注意布局和排列順序);(3)根據知 覺的選擇性,對象與背景間的差別越大,越容易被感覺(教具、圖表、演示實驗、板書,加大對象和背景的差別);(4)根據知覺的理解性,言語指導在理解知覺 對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們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準確(教學中,注意言語說明);(5)根據感知的協同規(guī)律,個體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過多種 分析器協同活動實現的(調動學生的眼、耳、口、鼻、手參與感知活動);(6)根據感知覺的活動律、活動對象較靜止對象更容易被感知(教具:變靜為動)
2.學生觀察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1. 中學生觀察力發(fā)展的特點:(1)目的性增強;(2)更具穩(wěn)定性;(3)精確性提高;(4)系統性和概括性增強
2. 良好的觀察力的培養(yǎng):
(1)向學生明確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和具體方法;
(2)培養(yǎng)中學生觀察的全面性;
(3)增強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其社會能力
(二)記憶及其品質、記憶過程及其規(guī)律、記憶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記憶的種類:形象記憶、情境記憶、情緒記憶、語義記憶、動作記憶
2.記憶的品質:記憶的敏捷性、記憶的持久性、記憶的準確性、記憶的準備性
3.記憶過程及其規(guī)律:識記、保持、再認、回憶
4.記憶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明確識記目的,加強有意識記;
(2)加強理解記憶,掌握識記方法和技巧:1)分類記憶法;2)系統記憶法;3)直觀形象法;4)諧音記憶法;5)歌訣記憶法;6)聯想記憶法;7)操作記憶法
(3)盡量減少和避免干擾;
(4)合理組織復習:1)及時復習;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3)復習多樣化;4)試圖回憶與反復閱讀;5)適當過度學習
(三)想象及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深造,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
2.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得感性經驗,不斷豐富學生對事物表象的認識;(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打開想象力的大門;(3)培養(yǎng)學生大膽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
(四)思維及其品質、思維過程、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其培養(yǎng)
1.思維的涵義: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維的品質: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思維的批判性、思維的敏捷性
3.思維過程: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和推理
4.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1)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動機;(2)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3)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直覺思維的能力;(4)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格
(五)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2.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1)問題的特征;(2)已有的認知經驗;(3)思維定勢與功能固著
(六)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質)、注意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志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功能:選擇功能、保持功能、調節(jié)監(jiān)督功能
3.主意的基本特征:(1)注意的廣度;(2)注意的穩(wěn)定性;(3)注意的轉移;(4)注意的分配
4.注意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2)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fā)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2)激發(fā)學習動機;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3)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七)皮亞杰人之發(fā)展階段理論
二、情感、意志的發(fā)展與教育
(一)情緒、情感及其功能;學生情緒、情感的發(fā)展與教育
1.情緒類別:心境、激情、應激、熱情
2.情感類別: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情緒、情感的功能:調節(jié)功能、動力功能、感染功能、信號功能、遷移功能
4.學生情緒、情感的發(fā)展與教育:
(二)意志及其品質、學生意志的發(fā)展與教育
1.意志的涵義:意志是人們自覺的確立目的,有意識的根據目的支配、調節(jié)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2.中學生主要意志品質:自覺性、堅定性、果斷性、自制力
3.學生意志的發(fā)展與教育:
(1)加強目的動機的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觀念;(2)嚴格管理教育,養(yǎng)成自覺守紀律的習慣;(3)利用實際行動鍛煉,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4)針對個別差異,采取不同的鍛煉內容和重點;(5)啟發(fā)學生的覺悟,引導學生自我鍛煉
三、個性發(fā)展與教育
(一)需要的種類、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學生的需要與教育;興趣及其種類、學生的興趣與教育
1.需要的種類:(1)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2)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2.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3.學生的需要與教育:
4.興趣的涵義: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體驗,對個體活動特別是對個體的
認知活動有巨大推動作用。
5.興趣的分類:(1)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2)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
6.學生的興趣與教育:
(二)能力及其類型、能力的差異、能力的測量、影響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能力的涵義:
2.能力的類型:(1)按照能力發(fā)展高低程序,可把能力分為能力、才能和天才;(2)按照能力的構造,可把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3)按照能力所設計的領域,可把能力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能力的差異:(1)能力的水平差異;(2)能力的結構差異;(3)能力的表現早晚差異;(4)能力的性別差異
4.能力的測量:
(1)一般智力測量(最早的智力測量是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編制的稱為比納——西蒙智力量表,其計算公式為:智商(IQ)=智齡÷實齡×100; 現在公認比較權威的智力測量量表是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Z代表個體標準分,X表示測驗得分, 代表相應年齡群體的平均分,SD是群體得分標準差)
(2)特殊能力測量和創(chuàng)造力測量
(3)智力測量的標準:(1)信度;(2)效度;(3)標準化信度表示一個測量量表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量工具希望測到某種行為特征的有效性與準確程度,標準化是心理測量最基本要求
5.影響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
1. 遺傳與營養(yǎng);2. 早期經驗;3. 教育與教學;4. 社會實踐;5. 主觀努力6.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應用“任務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2)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氣質及其類型、氣質與教育
1.氣質的涵義:
2.氣質的類型: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
3.氣質與教育:
氣質差異的教育意義:(1)克服氣質偏見;(2)根據學生的氣質特征因材施教;(3)指導學生自我分析、自我調控;(4)根據學生的氣質特點,進行職業(yè)指導
(四)性格及其結構、影響性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
1.性格的涵義: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
2.性格的結構: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影響性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家庭、學校教育、同伴群體、社會實踐、社會文化因素
(五)埃里克森發(fā)展階段理論及其教育意義
1.埃里克森發(fā)展階段理論:(1)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0~1歲);(2)自主對羞怯和疑慮(2~3歲);(3)主動對內疚(4~5歲);(4) 勤奮對自卑(6~11歲);(5)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6)親密對孤獨(成年早期);(7)繁殖對停滯(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對失 望(成年晚期)2.埃里克森發(fā)展階段理論的教育意義:教育工作要針對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對不同的人格類型、不同的人格特質結構,教育的方式、方法都應有 所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終生發(fā)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fā)展造成障礙。人格終生發(fā)展 論還告訴每個人你為什么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推薦:
教師招聘考試輔導內部資料、內部測試題
教師招聘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 2002建校
2002建校首年,即有近1000名學員。
- 2006
2006建校4年,欣瑞培養(yǎng)了近萬名教師人才。
- 2010
2010建校8年,欣瑞全國布點,學員數突飛猛進。
- 2025
2025建校23年來,培養(yǎng)了近100萬名教師人才。
服務時間:9:00-18:00
教師招聘考試綜合知識復習資料之心理學
摘要:教師招聘考試綜合知識復習資料之心理學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認知發(fā)展和教育
(一)感知覺及其規(guī)律的應用、學生觀察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1.感知覺及其規(guī)律的應用:
(1)根據感知覺的強度規(guī)律,作用與感官的刺激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覺(板書、掛圖、實物模型大小,教師講課音量);(2)根據知 覺的整體性,時空上接近和相似的刺激易于構成一個整體為人們所感知(教學內容應分節(jié)分段,講課應有間隔和停頓,板書應注意布局和排列順序);(3)根據知 覺的選擇性,對象與背景間的差別越大,越容易被感覺(教具、圖表、演示實驗、板書,加大對象和背景的差別);(4)根據知覺的理解性,言語指導在理解知覺 對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們的感知更加迅速完整和準確(教學中,注意言語說明);(5)根據感知的協同規(guī)律,個體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常常是通過多種 分析器協同活動實現的(調動學生的眼、耳、口、鼻、手參與感知活動);(6)根據感知覺的活動律、活動對象較靜止對象更容易被感知(教具:變靜為動)
2.學生觀察力的發(fā)展與培養(yǎng)
1. 中學生觀察力發(fā)展的特點:(1)目的性增強;(2)更具穩(wěn)定性;(3)精確性提高;(4)系統性和概括性增強
2. 良好的觀察力的培養(yǎng):
(1)向學生明確提出觀察的目的、任務和具體方法;
(2)培養(yǎng)中學生觀察的全面性;
(3)增強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其社會能力
(二)記憶及其品質、記憶過程及其規(guī)律、記憶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記憶的種類:形象記憶、情境記憶、情緒記憶、語義記憶、動作記憶
2.記憶的品質:記憶的敏捷性、記憶的持久性、記憶的準確性、記憶的準備性
3.記憶過程及其規(guī)律:識記、保持、再認、回憶
4.記憶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明確識記目的,加強有意識記;
(2)加強理解記憶,掌握識記方法和技巧:1)分類記憶法;2)系統記憶法;3)直觀形象法;4)諧音記憶法;5)歌訣記憶法;6)聯想記憶法;7)操作記憶法
(3)盡量減少和避免干擾;
(4)合理組織復習:1)及時復習;2)合理分配復習時間;3)復習多樣化;4)試圖回憶與反復閱讀;5)適當過度學習
(三)想象及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
1.想象的概念:想象是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深造,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
2.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得感性經驗,不斷豐富學生對事物表象的認識;(2)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打開想象力的大門;(3)培養(yǎng)學生大膽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
(四)思維及其品質、思維過程、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其培養(yǎng)
1.思維的涵義: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
2.思維的品質:思維的深刻性、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思維的批判性、思維的敏捷性
3.思維過程: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判斷和推理
4.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1)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動機;(2)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與集中思維相結合的能力;(3)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直覺思維的能力;(4)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格
(五)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問題解決的思維過程: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2.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1)問題的特征;(2)已有的認知經驗;(3)思維定勢與功能固著
(六)注意及其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品質)、注意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志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的功能:選擇功能、保持功能、調節(jié)監(jiān)督功能
3.主意的基本特征:(1)注意的廣度;(2)注意的穩(wěn)定性;(3)注意的轉移;(4)注意的分配
4.注意規(guī)律在教學中的應用:
(1)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guī)律組織教學: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2)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fā)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2)激發(fā)學習動機;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3)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七)皮亞杰人之發(fā)展階段理論
二、情感、意志的發(fā)展與教育
(一)情緒、情感及其功能;學生情緒、情感的發(fā)展與教育
1.情緒類別:心境、激情、應激、熱情
2.情感類別: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情緒、情感的功能:調節(jié)功能、動力功能、感染功能、信號功能、遷移功能
4.學生情緒、情感的發(fā)展與教育:
(二)意志及其品質、學生意志的發(fā)展與教育
1.意志的涵義:意志是人們自覺的確立目的,有意識的根據目的支配、調節(jié)行動,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
2.中學生主要意志品質:自覺性、堅定性、果斷性、自制力
3.學生意志的發(fā)展與教育:
(1)加強目的動機的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觀念;(2)嚴格管理教育,養(yǎng)成自覺守紀律的習慣;(3)利用實際行動鍛煉,增強克服困難的毅力;(4)針對個別差異,采取不同的鍛煉內容和重點;(5)啟發(fā)學生的覺悟,引導學生自我鍛煉
三、個性發(fā)展與教育
(一)需要的種類、馬斯洛的需要理論、學生的需要與教育;興趣及其種類、學生的興趣與教育
1.需要的種類:(1)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2)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2.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3.學生的需要與教育:
4.興趣的涵義:興趣是人對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伴隨著積極的情緒體驗,對個體活動特別是對個體的
認知活動有巨大推動作用。
5.興趣的分類:(1)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2)個體興趣和情境興趣
6.學生的興趣與教育:
(二)能力及其類型、能力的差異、能力的測量、影響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能力的涵義:
2.能力的類型:(1)按照能力發(fā)展高低程序,可把能力分為能力、才能和天才;(2)按照能力的構造,可把能力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3)按照能力所設計的領域,可把能力分為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能力的差異:(1)能力的水平差異;(2)能力的結構差異;(3)能力的表現早晚差異;(4)能力的性別差異
4.能力的測量:
(1)一般智力測量(最早的智力測量是法國心理學家比納和西蒙編制的稱為比納——西蒙智力量表,其計算公式為:智商(IQ)=智齡÷實齡×100; 現在公認比較權威的智力測量量表是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其計算公式為: ,其中,Z代表個體標準分,X表示測驗得分, 代表相應年齡群體的平均分,SD是群體得分標準差)
(2)特殊能力測量和創(chuàng)造力測量
(3)智力測量的標準:(1)信度;(2)效度;(3)標準化信度表示一個測量量表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量工具希望測到某種行為特征的有效性與準確程度,標準化是心理測量最基本要求
5.影響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因素:
1. 遺傳與營養(yǎng);2. 早期經驗;3. 教育與教學;4. 社會實踐;5. 主觀努力6.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1)應用“任務型”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2)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3)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教師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氣質及其類型、氣質與教育
1.氣質的涵義:
2.氣質的類型: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
3.氣質與教育:
氣質差異的教育意義:(1)克服氣質偏見;(2)根據學生的氣質特征因材施教;(3)指導學生自我分析、自我調控;(4)根據學生的氣質特點,進行職業(yè)指導
(四)性格及其結構、影響性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
1.性格的涵義: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方面的個性心理特征
2.性格的結構:性格的態(tài)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緒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3.影響性格形成與發(fā)展的因素:家庭、學校教育、同伴群體、社會實踐、社會文化因素
(五)埃里克森發(fā)展階段理論及其教育意義
1.埃里克森發(fā)展階段理論:(1)基本信任對基本不信任(0~1歲);(2)自主對羞怯和疑慮(2~3歲);(3)主動對內疚(4~5歲);(4) 勤奮對自卑(6~11歲);(5)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歲);(6)親密對孤獨(成年早期);(7)繁殖對停滯(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對失 望(成年晚期)2.埃里克森發(fā)展階段理論的教育意義:教育工作要針對受教育者的個性特點。對不同的人格類型、不同的人格特質結構,教育的方式、方法都應有 所不同。埃里克森的人格終生發(fā)展論,為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教育內容,任何年齡段的教育失誤,都會給一個人的終生發(fā)展造成障礙。人格終生發(fā)展 論還告訴每個人你為什么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你的心理品質哪些是積極的.哪些是消極的,多在哪個年齡段形成的,給你以反思的依據。
推薦:
教師招聘考試輔導內部資料、內部測試題
教師招聘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 筆試系統班
- 筆試突破班
- 押題密訓班
1、報名任何一期均贈送基礎入門課程
2、五人以上集體報名學費每人優(yōu)惠50元
3、筆試班學員報名面試班優(yōu)惠100元

備考專題
-
2025年教師資格證筆試備考專題
筆試報名時間、報名公告、報名入口,筆試備考教材、資料、歷年真題、內部資料……
-
2025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備考專題
面試內容、面試流程、評分標準、面試技巧、面試教案、面試真題、答辯攻略……
-
教師資格證歷年真題專題
2012年至2025年真題及詳細解析、模擬考試、估分、測評……
-
2025年教師編制備考專題
各個省份、城市教師招聘考試報名時間、報名入口、公告、詳細流程、考試時間、備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