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19、現代三大教學理論包括:美國教育家布魯納的結構主義理論,前蘇聯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理論以及德國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學理論。
20、教育目的規(guī)定了特定社會教育所培養(yǎng)的人的質量規(guī)格標準。培養(yǎng)目標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具體化。21、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是學習者知識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原有知識。
22、教學不是知識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23、注意特點: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組織特性。
24、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5、個性積極性的源泉與人的活動的基本動力是需要。
26、我國春秋末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學不躐 等”、“不陵節(jié)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fā)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 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
27、在我國,課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課程計劃(教學計劃) 、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
28、感覺限與感受性是反比關系。
29、從眾是指人們對于某種行為要求的依據或必要性缺乏認識與體驗,跟隨他人行動的現象。
30、醫(yī)生觀察,號脈聽診診斷病情是思維的間接性。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