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30.閱讀下面某版本歷史教材中有關抗日戰(zhàn)爭的表述,回答問題。

1931年9月18日夜,沈陽北郊上空彎月高懸,疏星點點。突然,一陣巨響,南滿鐵路柳條湖一小段鐵軌被炸,打破了東北大地的寧靜……日本侵略軍有預謀地制造了柳條湖事件,卻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fā)了。

問題:

(1)上述材料主要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對中國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

(2)結合材料為《抗日戰(zhàn)爭》一課設計教學重難點。

(3)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為“九一八事變”設計教學目標。

【參考答案】

(1)材料所反映的是1931年9月18日,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給中國軍隊,然后以此為借口,故意炮轟中國東北軍北大營,制造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發(fā)動的,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同時,九一八事變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起點,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東方戰(zhàn)場的序幕。

(2)教學重點: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的原因、過程以及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對于抗日戰(zhàn)爭勝利具有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抗日戰(zhàn)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作用,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

(3)知識與能力目標:九一八事變的背景、經(jīng)過、結果;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

過程與方法目標:按照時間順序復述九一八事變的經(jīng)過,注意到出重要的時間、地點、人物等歷史知識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九一八事變使中華民族陷入嚴重危機,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成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責任。對于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侵略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必須進行歷史清算。

31.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

某位老師在進行“貞觀之治”這一部分內容的課后練習時,出示了唐太宗與漢武帝的畫像,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唐太宗與漢武帝之間的共同之處,學生就二者的生平、功績以及過錯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問題:

(1)你對教師課后練習采用討論法的形式做何評論?

(2)你認為在歷史課堂上運用討論法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參考答案】

(1)這位教師在進行課后練習的時候,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對之前學過的內容與新授課的內容進行對比,活躍了課堂氣氛,在鞏固了已有知識的同時也深化了新知識,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認識歷史、評價歷史的能力。

(2)討論法在歷史課堂上的運用應注意:①課堂討論的問題本身是否值得學生去討論;②課堂討論的問題是否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③課堂討論的問題是否越辯越明、思路越理越清;④課堂討論的時機是否合適;⑤課堂討論的問題設置是否面向全體學生。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