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根據(jù)認知水平分類

1.低級認知提問

低級認知提問用于檢查學生的知識,一般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學生用所記憶的知識照原樣回答即可,不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教師判斷學生的回答也較容易,只簡單地分為正確與錯誤。包括知識性提問、理解性提問、應用性提問三種。

(1)知識性提問。這類提問是考察學生概念、字、詞、公式、法則等基礎知識記憶情況的提問方式。

①二擇一提問要求回答“是”與“否”的提問。這類問題比較簡單,要求學生對教師的提問進行迅速的反應。例如“植物的生長是由于細胞的分裂使細胞的個 數(shù)增加,以及細胞的長大兩方面原因,是嗎?”學生回答:“是。”也可以把問題改成:“植物的生長是由于細胞的長大,是嗎?”學生回答:“不是。”

②要求用單詞、詞組或系列句子作回答的提問。這類問題要求學生回憶已學過的事實、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的表述相一致的。例如, “遺傳物質(zhì)有哪兩種?”學生答:“DNA和RNA。”“DNA和RNA有何區(qū)別?”學生答:“DNA含脫氧核糖,RNA含核糖。”“DNA和RNA有何關 系?又是怎樣控制生物性狀的?”這種由一個單詞到包括系列句子的提問,是向較高級提問的過渡。知識性提問是一種最簡單的提問。對于這類提問,學生只需憑記 憶回答。一般情況下,學生只是逐字逐句地復述學過的一些內(nèi)容,不需要自己組織語言。簡單的知識性提問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沒有給他們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 因此,課堂提問不能局限在這一層次上。在知識性提問中,教師通常使用的關鍵詞:誰、是什么、在哪里、什么時候、有哪些、寫出等。

(2)理解性提問。這類提問是用來檢查學生對已學的知識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的提問方式,多用于某個概念、原理講解之后,或?qū)W期課程結(jié)束之后。

學生要回答這類問題必須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回憶、解釋、重新組合,對學習材料進行內(nèi)化處理,組織語言然后表達出來,因此,理解性提問是較高級的提 問。學生通過對事實、概念、規(guī)則等的描述、比較、解釋,究其本質(zhì)特征,從而達到對學習內(nèi)容作更深入的理解。在理解性提問中,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關鍵詞是:請你 用自己的話敘述、闡述、比較、對照、解釋等。理解提問一般分為三個等級:

第一級,一般理解。是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事實、事件等進行描述。例如,你能敘述光合作用的過程嗎?你能說說根毛吸水的過程嗎?

第二級,深入理解。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中心思想,以便了解是否抓住了問題的實質(zhì)。例如,你對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是如何理解的?你對生物的適應性是如何理解的?

第三級,對比理解。是指對事實、事件進行對比,區(qū)別其本質(zhì)的不同,達到更深入的理解。例如,三大遺傳規(guī)律有那些區(qū)別和聯(lián)系?存在于三者中的最本質(zhì)的東西是什么?

(3)應用性提問。這類提問是檢查學生把所學概念、規(guī)則和原理等知識應用于新的問題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提問方式。在應用性提問中,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關鍵詞是:應用、運用、分類、分辨、選擇、舉例等。例如,運用所學的歷史知識分析陳勝、吳廣農(nóng)民起義的起因。

2.高級認知提問

高級認知提問是在學生的內(nèi)心引起新知識的問題。通常不是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學生需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進行分析、綜合、概括等組織加工,才 能得出正確的答案。教師判斷時,主要根據(jù)提問的意圖,判斷答案是否有道理、有無獨創(chuàng),或者在幾個答案中比較哪一個更好些。包括分析性提問、綜合性提問、評 價性提問三種:

(1)分析性提問。這類提問要求學生通過分析知識結(jié)構因素,弄清概念之間的關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結(jié)論的提問方式。學生必須能辨別問題所 包含的條件、原因和結(jié)果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僅靠記憶并不能回答這類提問,必須通過認真的思考,對材料進行加工、組織,尋找根據(jù),進行解釋和鑒別才能解 決問題。這類提問多用于分析事物的構成要素、事物之間的關系和原理等方面。在分析性提問中,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關鍵詞是:為什么、哪些因素、什么原理、什么關 系、得出結(jié)論、論證、證明、分析等。

(2)綜合性提問。在進行綜合性提問時,教師需要學會分析綜合與推理想象兩方面。

①分析綜合,是要求學生對已有材料進行分析,從分析中得出結(jié)論。例如,森林對人類有什么意義?破壞森林會造成什么后果?這就要求分析樹木的光合作用 能給人類提供氧氣,保持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衡,根對于土壤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等,從而預見到破壞森林可能給人類帶來的惡果。

②推理想象,是要求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事實推理,想象可能的結(jié)論,也就是由已知推未知。比如知道親本的基因型來推斷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現(xiàn)型。綜合提問的表達形式一般如下:根據(jù)……你能想出問題的解決方法嗎?為了……我們應該……?如果……會出現(xiàn)什么結(jié)果?

(3)評價性提問。這類提問是一種要求學生運用準則和標準對觀念、作品、方法、資料等作出價值判斷,或者進行比較和選擇的一種提問方式。評論性提 問,需要運用所學內(nèi)容和各方面的知識和經(jīng)驗,并融進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價值觀念,進行獨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學生能提出個人的見解,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是最高水平的提問。在評價性提問中,教師經(jīng)常使用的關鍵詞是:判斷、評價、證明、你對……有什么看法等。例如,通過《項鏈》這篇文章的學習,你怎樣看待法 國各階層人民的生活?你怎樣看待少女貞德的犧牲精神?你是贊成這個結(jié)論還是反對這個結(jié)論?原因是什么?

(二)根據(jù)提問技巧分類

提問類型主要包括下面四種類型:

1.誘導提問

這類型的提問是啟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形成問題意識,開展定向思維的提問。一般在某個新課題的起始階段,教師為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定向思維,常常使用這一類型的提問,或為學生營造某種學習氛圍,又或是將學生的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內(nèi)容。

2.疏導提問

這類型的提問是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思路受阻或是偏離正確方向時,教師進行點撥、疏導的提問。

3.臺階提問

這類型的提問是將一組提問由簡到繁、由淺人深地排列得像階梯一樣,引導學生一階一階地攀登,以達到教學目標的提問。設計這種類型的提問,應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即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由局部到整體的認識規(guī)律。

4.迂回提問

這類型提問也稱作“曲問”,即為解決一個問題,折繞地提出另外一個或另幾個問題的提問,這種類型的提問意在增加思維強度,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重點和難點,使學生處于主動學習的地位。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