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2、秦漢至清代時期的倫理思想

(一)秦漢時期:

是中國封建制度全面確立和逐漸鞏固的時期,形成了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完整的倫理思想體系。主要代表有西漢的董仲舒和東漢的王充。

(1)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繼承發(fā)揚了孔孟的儒家思想,并使之系統(tǒng)化、理論化和神秘化。他確立“三綱五常”作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倫理思想體系,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建議,從此儒家倫理思想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處于“獨尊”的統(tǒng)治地位。

(2)王充(27--107):

強調(diào)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性的影響。認為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由物質(zhì)生活狀況決定的。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

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動亂分裂的時期。在思想文化領(lǐng)域形成以儒家為主,儒、道、佛三者逐步融合的局面。

道教:道教始于東漢(道家與道教不同),到東晉南北朝已成為有影響的獨立教派。道教的最高經(jīng)典是《道德經(jīng)》。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勸善成仙,即把道德行 為與個人的長生不死相結(jié)合,道德是求得不死而成仙的重要手段。為達到這一神圣目的,道教倫理要求信徒清靜無為,與世無爭,清心寡欲。

佛教:佛教主張人們在來世進入極樂世界,把視線投射到虛無飄渺的天國。佛教倫理的前提是:人生是一個“苦海”,提出人生有八苦,并認為這些苦難的根 源不在自然,不在一社會,而在于人自身的精神世界,即在于人“無明”。佛教倡導十善。其 “心即佛,性即佛”理論,后被宋明理學吸取與改造。

(三)隋唐時期:

是我國歷史上兩個統(tǒng)一的王朝,表面上是儒、道、佛三教并用,實際上最注重儒家,以韓愈為代表。

(四)宋至明中葉:

統(tǒng)治者為維護封建的倫理綱常,提出以“天理”為宇宙本體和道德本源,把正統(tǒng)的儒家倫理思想發(fā)展到最高階段。分為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大學派,以朱熹和王守仁最為突出。

程朱倫理思想是封建倫理思想的系統(tǒng)化主要表現(xiàn)在:

(1).倫理本體化或倫理宇宙化。

(2).全面系統(tǒng)地提出了封建禁欲主義。

(3) .非常重視道德修養(yǎng),主張“窮理”—“復(fù) 性”—才能達到“理想人格”。

(4).使儒家道德修養(yǎng)理論達到完備程度。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