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說教材

  《故都的秋》是部編版高中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本文主體描繪了故都的秋景,描寫了“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蟬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個方面的景色。作者通過對北平秋色的描繪,贊美了故都的自然風物,抒發(fā)了對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戀之情。通過學習本文,將使學生學會散文鑒賞的方法,培養(yǎng)人文意識。

  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和展開的。我的教學目標具體內(nèi)容如下: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者描寫故都的秋“清”“靜”“悲涼”的特點,概括出文中“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蟬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個方面的景色。

  2.通過反復朗讀與學習課文,聯(lián)系實際,進行對比,學會排比、比喻、動靜結(jié)合、情景交融等寫作手法。提高對寫景抒情散文的賞析能力。

  3.領(lǐng)會作者由衷熱愛故都的秋的美好情感,陶冶情操,并體會作者當時心中的孤寂、悲涼。

  通過對新課標和教材的理解,結(jié)合本學段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文章以情馭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對故都秋的贊美之和對自己身世的悲涼、傷感豐富復雜的情感。

  二、說學情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有利于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接下來,我將說一說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對散文并不陌生,大部分同學也能說出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但學生的能力主要還停留在初讀和泛讀上,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仍在形成之中。而且學生可能不了解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因此難以體會作者孤寂、悲涼的心情,還需要教師的引導與點撥。

  三、說教法

  選擇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本課我主要采用朗讀體會法和引導啟發(fā)法。學生通過反復誦讀,體味意境,感受故都的秋的自然風物。通過設(shè)置問題、由學生自主去解決問題,對“清、靜、悲涼”等秋的特點進行深層把握。

  四、說學法

  學法上,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相配合。學生將通過小組討論和朗讀體會進行學習,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建構(gòu)知識體系,加深情感體驗。

  五、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開始進行說課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的闡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詩詞導入

  課程之初,我會提出問題,“有哪些詩詞描繪的是秋天的場景或風景”,從而引出文章的標題——故都的秋。通過問題的回答,調(diào)動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參與度。

  (二)新授內(nèi)容

  (1)初讀課文,掌握內(nèi)容

  利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音頻,要求學生帶著下面兩個問題來觀看音頻資料:

  1.在作者筆下,“故都的秋”有什么特點?

  全文朗讀結(jié)束后,指定學生回答,找出本文的總領(lǐng)句,從而概括出作者筆下的秋,其特點是清、靜、悲涼。(板書:清、靜、悲涼)

  接著提出第2個問題,作者通過哪些景象來表現(xiàn)秋的特點?

  梳理文章的脈絡(luò),可歸納出作者主要刻畫了五個方面的場景:秋晨院落、秋槐落蕊、秋蟬殘鳴、秋雨話涼、秋日勝果。(板書: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

  通過視頻資料帶入情境,學生可以感知主要文章內(nèi)容,熟悉文章結(jié)構(gòu)。

  (2)研讀課文,學習手法

  只是粗線條的了解文章內(nèi)容還不夠,還需要細讀課文來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品讀課文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第一個,學生分組誦讀4-11自然段,勾畫文中重點詞句,找出這些自然段中作者使用的擬人、比喻、排比以及高低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等寫作手法。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拋出問題,“標題是故都的秋,為什么作者還要寫江南的秋?”。讓學生帶著問題再去文章當中尋找答案,深刻體會作者寫景時運用的對比手法。

  通過品析重點詞句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寫景手法,便于之后在寫景文章中去模仿、創(chuàng)新。

  (3)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給學生布置任務(wù),要求他們概括本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生初步給出答案后,進一步提問,故都的秋景本應(yīng)是多姿多彩的,但作者為什么只選取了表現(xiàn)“清、靜、悲涼”的景物來寫?提示學生查詢工具書,結(jié)合文章的背景來尋找問題答案。最后總結(jié)出本文表達了作者對故都的眷戀、向往以及對自己身世遭遇的擔憂、悲切。作者之所以選取這些景物,是因為他的心境是清、靜、悲涼的,這是一種寓情于景、以景顯情、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板書:眷戀;清、靜、悲涼)

  在課程中,逐步深入、啟發(fā)學生思考,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新授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后,提供5篇描寫秋的詩文資料,學生可以任選其中一篇詩文,分組討論找出該詩文中運用的寫作手法。對比詩文與散文寫作手法的異同,鞏固本課的重點內(nèi)容。

  (四)課堂小結(jié)

  選定兩名學生總結(jié)本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思想感情,其他學生點評,形成歸納總結(jié),結(jié)束本節(jié)課堂。通過歸納總結(jié),加深學生對于本課所學內(nèi)容的印象。

  (五)布置作業(yè)

  最后,給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選定一個觸動心靈的景物,拍攝照片或手繪圖畫,并撰寫約500字的短文來介紹這幅照片或圖片。以此來鼓勵學生去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并“以我手寫我心”。

  六、說板書設(shè)計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lǐng)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