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作品《菩提樹》,體會對美好生活的回憶,感受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過程與方法】

  通過范唱、討論、分析等活動,學生能夠掌握藝術歌曲基本的創(chuàng)作技巧,提高對藝術歌曲的審美能力。

  【知識與技能】

  掌握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征,正確掌握三連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注意三連音的節(jié)奏型;熟悉舒伯特的藝術歌曲。

  【難點】

  掌握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特點,體會美好的回憶和對未來美好的期望。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舒伯特的肖像圖,并提問:關于這個人大家了解多少?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是西方音樂史上非常多產一位的作曲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作品,他就是舒伯特。順勢揭示課題《菩提樹》。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初次完整播放歌曲《菩提樹》,并提問聽完作品后的感受。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作品懷著抒情的情緒,用中速進行演唱。

  2.教師再次完整播放作品,并提問作品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作品屬于藝術歌曲,旋律優(yōu)美,歌詞具有很強的藝術氣息。

  (三)深入探究

  1.教師介紹舒伯特的生平,介紹生活背景和《菩提樹》的創(chuàng)作背景。

  2.教師播放《菩提樹》,組織學生在此完整的聆聽作品。

  教師提問:作品的旋律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是一首比較抒情、略帶傷感的藝術歌曲,曲調質樸,旋律起伏有序,而且旋律中出現(xiàn)了三連音。

  3.教師范唱,組織學生跟老師哼唱主題旋律,單獨講解三連音的節(jié)奏型,三連音能增強旋律的活躍感。

  教師提問:通過歌詞你感受到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詞是由著名的詩人繆勒創(chuàng)作,歌詞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回憶往日里與親人在一起的美好場景。

  4.播放鋼琴版本的《菩提樹》,請學生閉上眼睛聆聽其中的意境,并提問聽到的感受。

  學生討論并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并講解:對歌手的演唱技巧要求較高,歌聲中略帶傷感之情,唱出了一幅冬日里對昔日生活懷念的美好畫卷。

  5.教師組織學生討論藝術歌曲的特征,并派小組代表發(fā)言。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藝術歌曲的旋律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歌詞都是名人詩篇,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較高,伴奏一般都具有獨立意義,地位很高,而且可以作為音樂會曲目單獨演奏。

  6.帶著對作品的理解再次聆聽藝術歌曲《菩提樹》。

  (四)拓展創(chuàng)編

  教師播放舒伯特另外一首藝術歌曲《野玫瑰》,請學生聆聽,并談談這兩首歌曲的異同之處。

  學生紛紛回答。

  教師給予鼓勵性的評價并總結:藝術歌曲屬于一種內涵豐富,意境深邃,充滿詩情畫意的歌曲類型。

  (五)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知識,教師最后播放《菩提樹》的音頻,并激發(fā)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呼吁學生們一定要珍惜時間,立足當下,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

  布置課后作業(yè):聆聽中國作曲家趙元任的藝術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其中的意境。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