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圖案章的來源、構成和制作方法,運用刻印的方法完成一枚印章的制作。

2.通過觀察、討論和動手實踐的過程,掌握印章的造型制作方法,提高造型表現(xiàn)能力。

3.體會我國的悠久文化歷史,為祖國文化自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印章的制作方法。

難點:運用巧妙的構思,制作的印制美觀、干凈又整潔。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激趣導入

教師通過課前預習,開展游戲競猜活動,提出問題:我國四大發(fā)明是哪些?造紙術發(fā)明者是誰?哪項發(fā)明和造紙術一起方便了我們的閱讀和學習?

學生回答: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蔡倫;印刷術

教師總結: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它的發(fā)明加速了信息和知識的傳播,推動了人類文明和社會的進步,被稱為“文明之母”,而這一發(fā)明就是從印章開始的。順勢引出課題——《刻印的樂趣》。

活動二:描述分析

多媒體播放唐宋時期的印刷作品《佛經(jīng)卷首插圖》《資治通鑒》,提出問題:作品的做工給你什么感受?這些雕版印刷品是雕刻在什么材料上?生活中哪些材質(zhì)合適做刻印的材料?

學生回答:畫面優(yōu)美、字體端莊,做工精細。木材,蘿卜、橡皮擦、石膏板等。

教師總結:唐宋時期我國的雕版印刷技術非常高超精細,整個作品制作精良,紙墨上乘。

活動三:具體分析

1.多媒體播放學生的印章藏書票和書簽等作品,學生分小組分發(fā)印章作品,提出問題:這些印章由哪些部分組成?運用什么方法進行呈現(xiàn)出來的?要刻去什么,保留什么?印章上的字有什么特點?印出來試一試。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問題:圖案、文字、色彩;刻去的部分色彩染不到,保留的部分會有色彩;是反字,印出來就成正的了。

教師總結:圖案造型簡潔概括,可以是動物、植物、人物等,色彩鮮艷,并且可以根據(jù)用途進行添加一些文字進行裝飾??讨品株幙?、陽刻兩種。

2.組織“試一試”的活動,提出問題:怎樣才能把字刻成反字?給學生分發(fā)胡蘿卜塊并刻一個“小”字進行感受。(注意用具安全)

學生嘗試并總結:

可以先寫一個正的字在紙上,印在胡蘿卜上就是反字,刻出來就是反的。

活動四:示范講解

教師以“福娃娃”為例進行示范,確定刻板步驟為:

1.構思并選材;

2.繪畫出圖案和相應的字體;

3.刻去不需要的部分;

4.上色、拓印。

學生觀察教師示范步驟,在此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創(chuàng)作方法,并在此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創(chuàng)作技法靈活運用制作各類圖章。

活動五:實踐展評

1.選擇自己喜歡的題材,運用刻印的方式設計制作一枚藏書票或是一個圖章裝飾書簽。(教師巡視輔導,輔導要點:印章的制作方法和字體的刻制。)

2.舉辦“有趣的刻印圖”,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小結評價,總結易錯點。

活動六:小結作業(yè)

1.藝術來源于生活,引導學生回顧印刷術的成就,刻印的制作方法。

2.將刻好的圖案印在生活用品上,裝飾美化我們的生活。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