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說教材

《酸及其性質》是魯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全一冊第七單元第一節(jié)的內容,酸是《新課程標準》中“主題二:身邊的化學物質/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物質/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中的主要內容。本節(jié)授課“常見的酸”是酸學習的開始和引領。主要介紹了酸的特征,主要包括兩部分的內容: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以及濃硫酸的特殊性質和稀釋方法。本節(jié)和第二課時酸的化學性質是一脈相承的。

(過渡:基于對教材的認識,下面我再說一說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學生對酸并不陌生,經常接觸到酸雨、酸奶、碳酸飲料等名詞,也知道許多物質有酸味,如水果、食醋等。通過前面的學習,又知道鹽酸能和大理石反應。但是,酸究竟是一類什么樣的物質,其組成、結構和性質有什么特點,這些學生并不清楚,也急于了解更多有關酸的知識。這既是學生學習的起點,也是學生認識發(fā)展的開始。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掌握濃鹽酸、濃硫酸主要的物理性質,能認識到濃硫酸的腐蝕性、吸水性,初步學會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2.通過酸的化學性質探究活動,提高回憶、類推、歸納和總結的能力。

3.通過探究酸的性質的有關實驗,逐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探究精神。

(過渡:根據新課標要求與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濃鹽酸和濃硫酸的性質。

【難點】

根據實驗歸納酸的化學性質。

(過渡: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因此我采用了:)

五、說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實驗演示法、講授法,在教學中我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jié)課我準備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小結作業(yè)。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課程的開始,我將向學生展示兩瓶未貼標簽的酸溶液,一瓶為濃鹽酸,一瓶為濃硫酸,并提出問題,是否有什么辦法可以區(qū)分它們,待學生產生困惑時,我會引導學生研究物質要從性質開始學習,由此引出本節(jié)課《酸及其性質》的學習。在導入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設置了疑問,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能夠讓學生更注重學習的過程。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在新課講授環(huán)節(jié)中,我將按照三部分進行展開。

1.幾種常見的酸

首先我會請兩位同學幫我輕輕搖晃一下這2個試劑瓶,并觀察現象,然后揭開瓶蓋,小心扇聞味道,并向其他同學描述觀察到的現象。根據現象,學生交流討論后總結出:濃硫酸是無色無味粘稠狀的液體,密度比水大;濃鹽酸是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密度比水大,打開濃鹽酸的瓶蓋產生白霧,這是因為濃鹽酸具有很強的揮發(fā)性,揮發(fā)出來的氯化氫氣體溶于水生成鹽酸小液滴。濃硫酸沒有白霧說明濃硫酸不具有揮發(fā)性。接下來我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尋找兩種酸在生活當中的用途,這樣處理也能讓學生建立起性質決定用途的學習觀,同時也將生活與化學相連,也體現了生活化學的理念。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通過實物展示,引導學生觀察,有利于學生理解相關知識,并鍛煉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通過強調酸的使用注意安全措施,培養(yǎng)學生實驗過程的安全意識。

2.濃硫酸的腐蝕性

根據上一環(huán)節(jié),我會直接提出問題,既然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實驗室干燥氣體等使用,那么在使用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順勢引入到濃硫酸性質的學習中。在探究濃硫酸的特殊的性質時,我會組織演示實驗,并請兩位同學協(xié)助表演“白水寫黑字”、“木棍變黑炭”“水滴布穿”等趣味實驗,其他同學仔細觀察,通過觀察現象,師生共同總結出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它能奪取紙張、蔗糖、布料甚至皮膚等物質中的水分(按氫氧原子個數2:1的形式),生成黑色的炭,我們把這一特性叫作“脫水性”。

通過趣味實驗一方面將學生注意力牢牢鎖定在課堂上,同時規(guī)范了學生的實驗操作,也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技能。另一方面讓學生親眼目睹濃硫酸腐蝕的現象,能夠更加真實感受到使用濃硫酸要特別小心!

3.濃硫酸的稀釋

這個實驗比較危險,可能會導致學生受傷,因此我會采取教師演示,學生觀察的方式來進行。學生結合教師的正確操作,以及視頻模擬稀釋實驗的錯誤操作,總結稀釋濃硫酸的正確操作方法是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或是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斷攪拌。在學生對濃硫酸的稀釋的操作掌握了之后,我會讓學生思考如果不慎將濃硫酸沾在皮膚上要如何操作,教師指導提出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應立即用大量水沖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氫鈉溶液緩解。

該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大膽猜想,再通過錯誤操作,強化正確操作的必要性,并讓學生從濃硫酸的腐蝕性中學會處理應急傷害的方法。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課的結尾,我主要引導學生從鹽酸和硫酸的性質,濃硫酸的稀釋方法等方面進行回顧,梳理整節(jié)課的知識點,使學生對后續(xù)的學習產生興趣,最后并布置課后作業(yè):思考酸還具有哪些性質?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