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考情分析

辛亥革命是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點之一,在考試中,除了以單選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外,還以材料題的形式考查各位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為了加強同學們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我們精選了幾道習題,輔助同學們的備考。

二、知識梳理

(一)背景

1.經(jīng)濟基礎

《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進行了所謂的“新政”和“預備立憲”,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2.思想基礎

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fā)展。中心在中國的上海和日本的東京。

3.組織基礎

革命團體在國內相繼建立。其中,第一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團體是1904年成立的興中會,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是中國同盟會。

4.軍事基礎

發(fā)動一系列武裝起義,時機逐漸成熟。武漢成為民主革命的搖籃。

5.導火線

1911年5月,清政府發(fā)布“鐵路國有”法令,引起保路風潮,四川同盟會會員組織保路同志軍起義,清政府急調湖北新軍入川鎮(zhèn)壓,湖北防務空虛。

二、爆發(f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內新軍工程營的革命黨人率先起義,攻占楚望臺軍械庫。12日,占領武漢三鎮(zhèn)。

三、高潮

1.成立民國

1912年元旦,孫中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

2.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內容: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民享有各種民主權利。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實行責任內閣制。

2.評價: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性質的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xiàn)的主要原則及其局限性

1.《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xiàn)的主要原則

(1)規(guī)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體現(xiàn)了主權在民原則。

(2)確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體現(xiàn)三權分立的原則。

(3)規(guī)定國內各族人民一律平等,體現(xiàn)了民族平等的原則。

(4)規(guī)定內閣總理的產(chǎn)生與職權,體現(xiàn)出責任內閣制的原則。

2.局限性

(1)《臨時約法》雖然規(guī)定了國民擁有眾多平等的權利,但它卻掩蓋了階級的不平等,廣大勞動人民并沒有真正獲得民主權利。

(2)《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映了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限制袁世凱權力的愿望及目的,但由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僅憑一紙空文限制袁世凱權力的目的是很難實現(xiàn)的。

三、實戰(zhàn)演練

1.法國1875年憲法的一條修正補充條款:“凡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tǒng)”。《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以法國1875年憲法為主要藍本,同時根據(jù)當時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兩部憲法都( )。

A.因人修訂有關內容 B.結束了本國的君主專制

是本國的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憲法 D.阻止了本國的帝制復辟

2.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廣的人士常到田間“與農(nóng)夫田父談于樹林之下,語以代議制之善,及國會選舉之不宜草率投票,則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則曰:吾人困土匪軍隊之不暇,何暇及其他。”這反映了民國初年( )。

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傳統(tǒng)習俗根深蒂固

C.軍閥混戰(zhàn)已是社會痼疾 D.民主政治基礎薄弱

3.1910年,清政府設立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資政院議員部分由皇帝欽定,部分由選舉產(chǎn)生。其職責包括議決國家軍政大事、審議財政預算和修訂法律等,議決事項須“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A.實踐了英國式君主立憲制 B.加強了皇帝個人的獨裁統(tǒng)治

C.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 D.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4.一種名為“人造自來血”的補藥曾在近代中國流行。下圖分別是1911年10月和11月刊登在《申報》上的廣告。這兩則廣告的變化折射出( )。

①革命黨人把廣告當作發(fā)動武昌起義的宣傳工具

②民國成立后商人積極投身中國政治變革的浪潮

③商人利用時局巨變及時調整營銷策略

④民主共和已成為中國社會的發(fā)展趨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參考答案】

1.【答案】A。解析:法國1875年憲法出臺以前法國就結束了君主制,故排除B;1875年憲法不是法國的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憲法,故排除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出臺后中國出現(xiàn)了帝制復辟,故排除D;根據(jù)材料信息“凡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法國的家族不得當選為共和國總統(tǒng)”“根據(jù)當時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可知法國1875年憲法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都存在因人設法的因素,故選A。

2.【答案】D。解析: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與材料“則皆瞠目而不解”相反,故A項錯誤;B項材料未體現(xiàn),故排除;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材料說明農(nóng)夫田父不了解代議制和國會選舉,反映了民國初年民主政治基礎薄弱,故D項正確。

3.【答案】C。解析:材料中“其職責包括議決國家軍政大事、審議財政預算和修訂法律等,議決事項須‘具奏,恭候圣裁’”,這體現(xiàn)出預備立憲帶有濃厚的專制主義色彩,故C正確;預備立憲是一場騙局,最后以失敗而告終,故A錯誤;清政府設立資政院“以立議院基礎”,說明預備立憲在一定程度上引進了民主,故B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一次在中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預備立憲沒有涉及,故D錯誤。

4.【答案】C。解析:①錯誤,因為武昌起義的時間是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11月起義已經(jīng)結束,排除A項和D項;②項不選,通過圖片中的廣告只能看出時局變動,但不能說明商人投入政治變革中,排除A項和B項;③正確,武昌起義后,清政府土崩瓦解,民主共和成為歷史的趨勢,商人抓住這個變局將廣告由“本世紀的貧血癥之良藥”改為了“專制與共和之過渡”,所以③④正確,故本題答案選C項。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編制考試內容廣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推薦報名教師編制考試筆試網(wǎng)校高清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shù)。免費試聽)進行系統(tǒng)學習。關于教師編制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