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根據(jù)2016年下半年高中政治教師資格考試大綱以及歷年真題可知,教師資格考試的題型主要有單項選擇題、簡答題、材料分析題和教學設計題。試卷滿分150分,其中30道選擇題,每道2分,共6分,占比重40%。選擇題在試卷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而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一個高頻考點,如果考生不注意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和貫通,很難得分,因此,為了幫助學員掌握此類題型,下面我們將總結(jié)一下簡單題這種類型的一下答題思路。

一、考點:矛盾觀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1)矛盾的含義及基本屬性

矛盾即對立統(tǒng)一,是指事物內(nèi)部兩個方面既統(tǒng)一又對立的關系。

矛盾的基本屬性是同一性和斗爭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

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雙方相互聯(lián)系、相互吸引的性質(zhì)和趨勢。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矛盾雙方處在一個統(tǒng)一體中,它們彼此依賴,互為存在的前提。

第二,矛盾的雙方相互貫通。這是指矛盾的雙方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交織與相互滲透,并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

②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對立、相互排斥的性質(zhì),體現(xiàn)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即矛盾雙方相互反對、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性質(zhì),它體現(xiàn)了矛盾雙方的差別性和對立性。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區(qū)別:含義不同;表現(xiàn)不同;特點不同: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斗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的。

聯(lián)系:同一性離不開斗爭性;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tǒng)一,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chǎn)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cè)面各有其特點。它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zhì);二是同一事物在發(fā)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發(fā)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的關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lián)結(jié)。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義

①在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種矛盾,它的存在和發(fā)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fā)展。這種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②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

①不論是主要矛盾還是次要矛盾,每一矛盾中的兩個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而另一方則處于被支配地位。前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事物的性質(zhì)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

(3)方法論

①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方法。

②堅持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堅持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錢牛鼻子“;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二、典型例題

1.有專家認為:中國的反腐大潮將使GDP下降1%;但從長期看,反腐將給中國經(jīng)濟帶來巨額紅利,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

A.內(nèi)因和外因是事物發(fā)展的原因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轉(zhuǎn)化

C.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D.事物的發(fā)展是辯證否定的過程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關系原理。矛盾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方面決定矛盾的性質(zhì),因此我們看問題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中國的反腐大潮,從長期看對給中國經(jīng)濟帶來巨額紅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暫時地使GDP下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C說法正確。

2.“發(fā)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意味著發(fā)展不僅要關注經(jīng)濟指標,也要關注人文指標,資源指標和環(huán)境指標。這說明( )。

A.發(fā)展是運動與靜止的統(tǒng)一 B.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C.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D.要樹立整體和全局觀念

【答案】D。解析:發(fā)展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說明經(jīng)濟發(fā)展和保護環(huán)境資源都是一樣重要的,體現(xiàn)的是要樹立整體和全局的觀念。故答案選D。

三、考點預測

1.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大了反腐敗的力度。不僅依法查處了周永康等一批位高權重的大老虎,也嚴懲了大量“小官巨腐”的基層腐敗分子(俗稱蒼蠅)。既打老虎,又打蒼蠅的哲學依據(jù)是( )。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原理

②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

③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原理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原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解析:“既打老虎,又打蒼蠅”的哲學依據(jù)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故①③=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②④說法正確但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故排除。故本題答案選B。

2.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強調(diào)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要善于把認識和化解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要堅持問題導向去解決問題,是因為( )。

A.正視問題是正確解決矛盾的必要前提

B.抓住問題也就認清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C.發(fā)現(xiàn)問題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D.承認矛盾是消除事物矛盾的首要條件

【答案】A。解析:矛盾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正視矛盾,才能解決矛盾。材料中要堅持問題導向去解決問題,是因為正視問題是正確解決矛盾的必要前提,故A選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B說法錯誤,抓住問題并不意味著認清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排除;C說法錯誤,發(fā)現(xiàn)問題并不意味著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排除;D說法錯誤,矛盾不可能消除,排除。故本題答案選A。

3.“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是一條保健防病的諺語。“秋凍”是說秋季到來之后,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而應循序漸進地添衣保暖,以增強身體的御寒能力,是一種耐寒鍛煉的方式。但是,秋季氣溫變化大,這種多變的天氣會使人產(chǎn)生冷熱不均的感覺,不利于一些基礎性疾病的控制。對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來說,不僅不能“秋凍”,反而還要注意保暖。這說明( )。

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②量變是質(zhì)變的必要準備,要促進事物的質(zhì)變

③應在共性中把握個性,注意分析事物個性

④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重點把握主要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解析:“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的諺語適合多數(shù)人群,具有指導意義,但對于一些患有慢性病的人來說,不僅不能“秋凍”,反而還要注意保暖,這說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應在共性中把握個性,注意分析事物個性,故①③符合題意,可以入選;②不符合題意,排除;④說法錯誤,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重點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

政治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備考需要一定的政治功底,對于已經(jīng)丟掉書本多年的考生,我們推薦政治教師資格證網(wǎng)校高清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shù)。免費試聽),關于教師資格證考試相關最新資訊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