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考情分析:關于心理學部分的自我防御機制常見的考察形式是單選題為主,主要會涉及一些理解性的反選,所以同學們在備考的過程中要能夠通過一些案例去理解并區(qū)分不同的自我防御機制類型。下面是最??嫉降囊恍┳晕曳烙鶛C制類型:

一、逃避性防御機制:

這是一種消極性的防衛(wèi),以逃避性和消極性的方法去減輕自己在挫折或沖突時感受的痛苦。這就像鴕鳥把頭埋在沙堆里,當作看不見一樣。

1.壓抑(壓制/潛抑)

壓抑是各種防御機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本我的欲望沖動常常與超我的道德原則相對立并發(fā)生沖突,又常常不被現(xiàn)實情境所接受,于是個體(自我)把意識中對立的或不被接受的沖動、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經歷,不知不覺地壓制、潛抑到潛意識中去,以至于個體對壓抑的內容不能察覺或回憶,以避免痛苦、焦慮,這是一種不自覺的選擇性遺忘和主動抑制。例如:中國文化中的“忍”、“隱忍”是一種壓制,形成忍的習慣可能會成為無意識的自動機制,忍無可忍時,就超出了自我的控制,不能忍而強忍,對心身有害;

2.否定/否認/拒絕(承認或接受)

無意識地拒絕承認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現(xiàn)實/事實,或者說對某種痛苦的現(xiàn)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例如:小孩打破東西闖了禍,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來;中國成語有“眼不見為凈”、“掩耳盜鈴”,是否定作用的表現(xiàn);

3.退行/退回/倒退/退化情感

當個體遭遇到挫折無法應付時,表現(xiàn)出與其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反應,這是一種反成熟的倒退現(xiàn)象,放棄成熟態(tài)度和成人行為模式,讓自己退回到兒童狀態(tài)。例如:平常如有重大事情發(fā)生時,有時我們會大叫一聲“媽呀!”其實是一種退行;夫妻吵架,妻子跑回娘家向母親哭訴,也是退行行為;

二、自騙性防御機制:

此類防衛(wèi)機制含有自欺欺人的成分,也是一種消極性的行為反應。它含有反向作用,走向另一極端,邪派的會扮成極正派的,去瞞過自己和別人;合理化,總會為自己找出些理由來自辯;抵消,同合理化相似,但不單獨用理論來自衛(wèi),而是加上具體的運用;隔離、理想化、分裂、歪曲等作用也是運用技巧的方法來欺騙自己或別人。以上種種,也是人們常運用的防御方法。

1.反向形成/反向作用/反向

反向機制如使用適當,可幫助人在生活上之適應;但如過度使用,不斷壓抑自己心中的欲望或動機,且以相反的行為表現(xiàn)出來,輕者不敢面對自己,而活得很辛苦、很孤獨,過度使用將形成嚴重心理困擾。在很多精神病患者身上,常可見此種防衛(wèi)機制被過度使用。例如:某人極需要某種東西或名譽地位,卻表現(xiàn)為極力反對、推卻或無所謂;當某人希望別人照顧自己卻表現(xiàn)出明顯地照顧別人;

2.合理化/文飾

個體無意識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釋來為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個體用一種似乎合理的解釋或理由來掩飾自己,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進行解脫,其目的是減少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個人的自尊。

合理化有三種表現(xiàn):三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平衡。

酸葡萄: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用來丑化失敗的動機;例如:一個體育能力差的學生,說只有四肢發(fā)達的人,才會喜歡體育;

甜檸檬:即當?shù)貌坏狡咸讯挥袡幟蕰r就說檸檬是甜的,用來美化被滿足的動機;例如:娶了姿色平平的妻子,說她有內在美;

推諉:此種自衛(wèi)機制是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推諉于其他理由,找人擔待其過錯;例如:學生考試失敗,不愿承認是自己準備不足,而說試題太難或老師教得不好;

3.儀式與抵消

以象征性的行為、活動、事情來抵消已經發(fā)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好像那些事根本沒有發(fā)生,以減輕心理的不安,補救心理上的不舒服。有時,抵消作用不是用來彌補已經發(fā)生了的事實,而是用來抵消自己內心的罪惡感,或自己以為邪惡的念頭。健康的人常使用此法以解除其罪惡感、內疚感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例如:一位有了外遇的丈夫,買轎車、送鉆戒給妻子來消除心中的罪惡感,并且以這個行動來證明他是個盡責的丈夫;

三、攻擊性防御機制:

人心里產生不愉快時,但又不能向對象直接發(fā)泄,便會利用轉移作用,向其他對象以直接或間接的攻擊方式發(fā)泄,或把自己的不是轉嫁到別人身上,并判斷他人的對錯,這類防御機制包括轉移、投射和向內的投射——內攝。

1.轉移/移置/移情

將對某個對象的情感、欲望或態(tài)度轉移到另一較為安全的對象上,而后者完全成為前者的替代物。通常是把對強者的情緒、欲望轉移到弱者/或者案全者身上。例如:踢貓效應。

2.投射

將自己的某種沖動、欲望、自我內在客體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過錯、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觀事實(賦予他人或他物身上)。例如:以己度人、將心比心。

3.內攝/攝入

也稱內向投射、內投射、內投,與外投射作用相反,攝入是指把客體或者客體的一部分包含為主體的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自我與這個外在客體的關系完全變成了與這個客體的內在表象的關系。例如:古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這個機制;

四、代償性防御機制

代償性防衛(wèi)機制是用另一樣事物去代替自己的缺陷,以減輕缺陷的痛苦。這種代替物有時是一種幻想,因為現(xiàn)實上得不到實體的滿足,他便以幻想在想象世界中得到滿足,有時用另一種物件去補償他因缺陷而受到的挫折。這類防衛(wèi)機制分幻想型和補償型兩種。

1.幻想

當人無力處理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困難,或是無法忍受一些情緒的困擾時,將自己暫時離開現(xiàn)實,任意想象應如何處理困難,使自己存在于幻想世界,在幻想的世界中得以實現(xiàn)內心的平衡,達到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經歷的滿足。例如,兒童時期的幻想偏向于玩具的獲得與游戲的滿足,而青春期少年則偏向英雄式的崇拜。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卻傾向者,平常又少有自我表達機會,易以幻想解除其焦慮與痛苦。

2.補償

當個體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達成某種目標時,改以采取其他方式來彌補/代償這些缺陷,以減輕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稱為補償。

例如:一個事業(yè)失敗的人,整日沉溺于酒精中而無法自拔;

另一種積極性的補償,運用得當,會帶給我們人生一些好的轉變。所謂積極性的補償是指以合宜的方法來彌補其缺陷。例如:身殘志堅。

五、建設性防御機制

在防御機制中較好的一類,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補償,是屬于建設性的,它可分為認同、升華和幽默三種類型,其中認同/仿同機制較為復雜,將略加細說。

1.認同/仿同

在精神分析中,認同作為一種防御機制是指無意識地取他人之長歸為己有,并作為自己行動的一部分加以表達。例如:中國成語“狐假虎威”“東施笑擎”都是認同的例子;某人以與某富豪見過一面為榮;

2.升華

升華一詞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認為將一些本能的行動如饑餓、性欲或攻擊的內驅力轉移到一些自己或社會所接納的范圍時,就是“升華”。升華是一種本能的力量以一種非本能的方式予以釋放的過程。例如:想殺人,以“外科醫(yī)師”或“屠夫”工作為職業(yè)來滿足自我本能的沖動;

真題再現(xiàn):

1. 俗話說“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得不到的東西是不好的”,這種心理防御方式稱為:()

A.否認 B.文飾 C.投射 D.幻想

答案:B。

解析:個體無意識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釋來為難以接受的情感、行為、動機辯護,以使其可以接受,以求得心理平衡。個體用一種似乎合理的解釋或理由來掩飾自己,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進行解脫,其目的是減少因挫折而產生的焦慮,保持個人的自尊。合理化有三種表現(xiàn):酸葡萄;甜檸檬;推諉。

2. 中學生將愛情的動機轉向以求知、體育活動、音樂美術等形式抒發(fā)感情,使原有的動機沖突得以宣泄,這是:()

A.理智的壓抑 B.幽默 C.合理宣泄 D.升華

答案:D。

解析:升華一詞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認為將一些本能的行動如饑餓、性欲或攻擊的內驅力轉移到一些自己或社會所接納的范圍時,就是“升華”。升華是一種本能的力量以一種非本能的方式予以釋放的過程。例如:想殺人,以“外科醫(yī)師”或“屠夫”工作為職業(yè)來滿足自我本能的沖動;

3. 某學生學習成績較差,卻總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的父親是干部,以求得心理上的滿足,這是采用了()

A.補償 B.退行 C.轉移 D.升華

答案:A。

解析:當個體因本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致使不能達成某種目標時,改以采取其他方式來彌補/代償這些缺陷,以減輕其自卑感、不安全感,建立自尊,稱為補償。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資格證面試時間臨近,關于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