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美國的心理學家班杜拉是社會學習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由于不滿于極端行為主義的觀點,在吸取了認知學習理論觀點后,形成了一種認知—行為主義的模式,也就是很有特色的社會學習理論。他所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是在與傳統(tǒng)行為主義的繼承與批判的歷史關系中逐步形成的。在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部分關于班杜拉有幾個重要的考點,下面就為大家進行一個梳理。

考點1:觀察學習

觀察學習,又稱替代學習,是指通過觀察環(huán)境中他人的行為及其后果而發(fā)生的行為。他認為觀察學習是行為獲得的基本學習方法,在社會情境中,人的大多數行為是通過觀察學會的,技能、語言、道德行為、生活風格、文化習俗等,通過觀察、模仿、再經認知過程進而形成人的復雜行為。在觀察學習中,把觀察學習的對象稱為榜樣或示范者,觀察學習可以分為三類,直接的觀察學習、抽象性觀察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觀察學習。

直接的觀察學習是對示范行為的簡單模仿,如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通過模仿老師的行為形成自己的行為;

抽象性觀察學習是指觀察從對他人行為的觀察中獲得一定的行為規(guī)則或原理,從而根據這些規(guī)則或原理表現(xiàn)出某種類似的行為,簡單概括即為"先觀察后模仿",如小學生看完一部動作電影之后,對電影里的一些武打動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喜歡在同學面前演示里面的動作;

創(chuàng)造性觀察學習是觀察者通過對各個不同榜樣的行為特點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形成一種全新的行為方式。如青少年從父母、姐妹、同學及朋友那里獲得了不同的行為特點,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行為風格。

考點2:強化的分類

1、直接強化:即觀察者表現(xiàn)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也就是他人通過外在的標準給觀察者進行了強化。如將撿到的東西主動交還而受到老師表揚。

2、替代性強化:即觀察者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也就是他人通過外在的標準給榜樣進行了強化,自身也表現(xiàn)出了榜樣的良好的行為,正所謂"榜樣的力量"。

3、自我強化:即自身觀察自己的行為,并根據自己的標準進行判斷,由此對自己進行強化。如自己訂了目標想考教師編,每天都做好明確的學習規(guī)劃,考上后獎勵自己一頓大餐。

考點3: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對自己是否有通過努力成功完成某種活動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觀判斷與信念。指個體對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滿意結果的預期。個體對效能預期越高,就越傾向做出更大努力。班杜拉指出了四點影響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即:個人直接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和情緒的喚起。其中個人的成敗經驗是最重要的因素,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復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因此當我們成功或是失敗后要進行合理有效的歸因,從而獲得自我效能感。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資格證面試時間臨近,關于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