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注意分散VS注意轉移VS注意起伏(注意動搖)

(1)注意分散是指注意力被無關的對象吸引而被動的發(fā)生的轉移,而注意轉移是指注意力主動的從一個事物轉移到另外一個事物上去。

(2)注意的分散是同穩(wěn)定性相反的狀態(tài),是我們應該克服的,而注意轉移是注意的品質。

(3)注意起伏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xiàn)象,而注意的分散不是生理現(xiàn)象,而是一種不良的注意。

二、激情VS應激

激情是一種強烈的、短暫的、爆發(fā)式的情緒狀態(tài)。

應激是在突發(fā)情況下外部壓力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

區(qū)別:激情強調的是情緒的強度,而應激強調的是情緒的緊張度。

三、意志的自覺性VS意志的自制性

自覺性是指對行動的目的有深刻的認識,能自覺地支配自己的行動,使之服從于活動目的的品質。

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動方面的意志品質。

區(qū)別:自覺性是在采取決定階段。自制性是執(zhí)行決定階段,強調個體要克服外界的誘惑。

四、"社會刻板印象"VS"暈輪效應"

社會刻板印象指對一群人的特征或動機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的特征歸屬于團體的每一個人,認為他們都具有這種特征,而無視團體成員的個體差異。

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huán)效應,指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征時,就會對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斷。

區(qū)別:社會刻板印象強調對群體的以偏概全。例如,物理老師認為,數(shù)學學得好的學生,物理學得一定好。暈輪效應則是對個體的以偏概全。例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五、"社會抑制"VS"社會惰化"

社會抑制:如果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造成了活動效率或行為效率的下降。"大家各做各的工作,考試時老師一在旁邊就緊張,面試時考官看著緊張。"

社會惰化:許多人在一起工作,會降低個人活動積極性。大家一起做,但"出工不出力"。

區(qū)別:社會抑制強調個體目標,社會惰化強調共同目標。

六、"從眾"VS"模仿"

從眾是指群體成員在真實的或想象的群體壓力下其行為或信念上的改變,及其伴隨的行為方式。

模仿是在沒有外界控制的條件下,個體有意無意地仿效他人行為舉止而引起與之相同或相似的行為。

區(qū)別:從眾有外部壓力或者想象的壓力;從眾一般是多數(shù)人,模仿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多數(shù)人。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資格證面試時間臨近,關于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