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皮亞杰整個理論體系中抽象概念較多,而且考試的時候都會多少有涉及。其中,既有一些是考題常見的比較容易理解的概念,如自我中心、不可逆等,也有一些是比較晦澀難懂但又不是特別常見的概念,一旦出現(xiàn)相關題目,學生很難區(qū)分清楚,包括一般教材也比較少見,如群集運算、集中化等。再此匯總了所有題目中可能涉及到的概念,方便學會全面?zhèn)淇?,也可作為后期到封閉沖刺階段的知識拓展和補充。

1.發(fā)生認識論:皮亞杰給發(fā)生認識論下的定義是"發(fā)生認識論就是企圖根據(jù)認識的歷史、它的社會根源以及認識所依據(jù)的概念與運算的心理起源,借以解釋知識,尤其是科學知識。"簡單來說,發(fā)生認識論就是研究心理起源的學說,其任務就是研究知識增長的心理機制。廣義的發(fā)生認識論包含認識的歷史發(fā)展和個人發(fā)生,狹義的發(fā)生認識論僅包括個體認識的發(fā)生。

2.運算:運算,即心理運算。運算是動作,是內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邏輯結構的動作。

3.圖式:動作的結構或組織,這些動作在相同或類似的環(huán)境中由于重復而引起遷移或概括。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機能的成熟,在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中,兒童通過同化、順應及平衡化作用,使得圖式不斷得到改造,認知結構不斷發(fā)展。

4.同化:個體在反映和作用于環(huán)境(即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過程中,使客體(外界事物)納入已有認知結構或行為模式中的過程。

5.順應:指個體在其原有認知結構或行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經驗同化時,便調整原有認知結構或行為模式,以適應環(huán)境變化的過程。

6.平衡:指一切心理的成長(包括兒童智慧的發(fā)展)向著更加復雜和更加穩(wěn)定的組織水平前進的過程。

7.客體永恒性:所謂客體永久性是指兒童脫離了對物體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該物體持續(xù)存在的意識。即當某一客體從兒童視野中消失時,兒童大約在9~12個月獲得客體永久性。

8.泛靈論: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它們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如兒童說"你踩在小草身上,它會疼得哭"。

9.守恒:守恒是指個體能認識到物體固有的屬性不隨其外在形態(tài)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的特性。兒童最先掌握的是數(shù)目守恒,年齡一般在6~7歲,接著是物質守恒,在7~8歲之間出現(xiàn),而幾何重量守恒和長度守恒在9~10歲左右,而體積守恒一般要11~12歲以后。

10.自我中心:自我中心主義指兒童完全以自己的身體和動作為中心,從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去認識事物,而不能從客觀的,他人的觀點去認識事物的傾向。認為別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樣,以為世界是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圍繞著他轉。如"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兒開了,因為它想看看我"。

11.思維不可逆:兒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們見到的行為,不能回想起事物變化前的樣子。

12.群體運算:群集結構的形成 : 群集運算主要有兩種 , 類群集運算(類包含)和系列化群集運算。在類群集運算中,兒童已能解決類包含問題,知道類與子類之間的包含關系,例如,問兒童這樣一個問題有紅花10朵,黃花2朵,黃花多還是紅花多兒童能作出正確的回答。在系列化群集運算中,兒童能進行排序和傳遞推理知道如果小棒A比小棒B長,B又比小棒C長,那么A就比C長。

13.集中化:做出判斷的時候傾向于運用一種標準或維度,比如,長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但不能同時運用兩個維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245394720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資格證面試時間臨近,關于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