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勞倫斯·科爾伯格出生于美國紐約州的布隆維爾市(Bronxville)的一個富商家庭,逝于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他繼承并發(fā)展了皮亞杰的道德發(fā)展理論,著重研究兒童道德認知的發(fā)展,提出了“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在國際心理學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在繼承英國心理學家麥獨孤(W.McDougall)和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一些學說基礎上,就道德教育的哲學和心理學基礎進行專門的探討,對兒童道德認知發(fā)展和道德教育提出了個人的主張。

科爾伯格首先分析了道德教育中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學生知行不一。他認為兒童的道德判斷普遍存在與其行為不一致的現(xiàn)象,但是,個體道德判斷能力的發(fā)展水平越高,道德判斷與行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因此,科爾伯格認為道德發(fā)展的關鍵是學生道德判斷能力的發(fā)展。關于道德判斷,他認為是由兒童的道德判斷的結構,或形式反映出來的。道德判斷有內容和形式之別。所謂道德判斷內容就是對道德問題所作的“該”或“不該”,“對”或“不對”的回答;所謂道德判斷形式指的是判斷的理由以及說明理由的過程中所包含的推理方式??茽柌裾J為,一般來說一個道德問題都只有三種可能的回答──肯定、否定和猶豫不決。所以根據(jù)兒童道德判斷的內容并不能把學生的道德判斷水平區(qū)分開來,體現(xiàn)道德判斷水平的是他們的道德判斷形式。

他根據(jù)兒童道德認知發(fā)展的階段性提出了“道德兩難法”,在兒童思想道德教育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道德兩難法”即道德兩難故事問答討論法,就是在道德兩難故事討論中,啟發(fā)兒童積極思考道德問題,從道德沖突中尋找正確的答案,以有效地發(fā)展兒童的道德判斷力。

具體的故事內容和問題如下:

病婦的丈夫漢斯到處借錢,可最終只湊得了1000元。漢斯懇求藥劑師,他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將藥便宜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帳。藥劑師不僅沒答應,還說:“我研制這種藥,就是為了賺錢。”

漢斯別無它法,利用晚上撬開藥劑師的倉庫門,把藥偷走了。

這是一個虛構的故事,當這樣一個道德兩難故事呈現(xiàn)給孩子們之后,科爾伯格圍繞這個故事提出了一系列問題,讓兒童討論,以此來研究兒童道德判斷所依據(jù)的準則及其道德發(fā)展水平。

1、漢斯應該偷藥嗎?為什么?

2、他偷藥是對的還是錯的?為什么?

3、漢斯有責任或義務去偷藥嗎?為什么?

4、人們竭盡所能去挽救另一個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為什么?

5、 漢斯偷藥是違法的。他偷藥在道義上是否錯誤? 為什么?

6、仔細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認為漢斯最負責任的行為應該是做什么?為什么?

根據(jù)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的答案進行整理,科爾伯格將兒童的道德發(fā)展分為三個水平六個階段。

1.前習俗水平(出現(xiàn)在幼兒園及小學低中年級)

這一水平的兒童的道德判斷著眼于人物行為的具體結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包括兩個階段:

(1)服從于懲罰的道德定向階段 (懲罰和服從的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以懲罰與服從為導向,由于害怕懲罰而盲目服從成人或權威。道德判斷的根據(jù)是是否受到懲罰,認為凡是免受懲罰的行為都是好的,遭到批評、指責的行為都是壞的,缺乏是非善惡的觀念。

(2)相對的功利主義的道德定向階段(工具性的相對主義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對行為的好壞的評價首先是看能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也包括是否符合別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把這種關系看成類似買賣的關系,認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2.習俗水平(小學中年級以上)

這一水平的兒童的特點是:能了解、認識社會行為規(guī)范,意識到人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輿論的希望和規(guī)范的要求,并遵守、執(zhí)行這些規(guī)范。包括一下兩個階段:

(3)人際和諧(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對道德行為的平價標準是看是否被人喜歡,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是否會受到贊揚。為了贏得別人的贊同,當個好孩子,就應當遵守規(guī)則。

(4)維護權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兒童以服從權威為導向,服從社會規(guī)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守法。

3.后習俗水平

該水平的特點是:道德判斷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準,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則和良心為行為的基本依據(jù)。包括以下兩個階段:

(5)社會契約的道德定向階段

這一階段的兒童認識到法律、社會道德準則僅僅是一種社會契約,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變的,一般他們不違反法律和道德準則,但不用單一的規(guī)則去評價人的行為,表現(xiàn)出一定的靈活性。

(6)普遍原則的道德定向階段

此階段的個體判斷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規(guī)則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帶有普遍意義的道德原則:如正義、公平、平等、個人的尊嚴、良心、良知、生命的價值、自由等為依據(jù)。

關注微信公眾號xreduv了解最新考試資訊,加QQ群561285085定期發(fā)免費輔導資料。教師編制考試內容廣泛,考生往往無從下手,抓不住重點。推薦報名教師編制考試筆試網(wǎng)校高清課程(點擊購買,隨報隨學,不限時間次數(shù)。免費試聽)進行系統(tǒng)學習。關于教師編制考試相關最新資訊或備考點擊進入備考專題。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