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10.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11.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12.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13.學無當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

在做題方面,如果你實在判斷不出來,是出自《學記》還是《論語》,可大膽選擇《學記》,因為《學記》是世界第一部啊!

不可不會的那幾道題:

1.“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來的。

A. 《論語》 B. 《孟子》 C. 《學記》 D. 《勸學篇》

1.【答案】C。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這句話出自于( )。

A. 《大學》 B. 《論語》 C. 《學記》 D. 《孟子》

2.【答案】C。

3. 預時孫摩”的原則最早出自( )。

A.《論語》 B.《學記》 C.《中庸》 D.《孟子》

3.【答案】B。

學員有話要說:還是《論語》,老師再給提供點《論語》中常考的名句唄。其他的著作也要。

不可不知的混淆點:

《論語》中的那些名句

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吾日三省吾身

3.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7.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8. 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9.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大學》中的那些名句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2.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三)不可不知的社會本位論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譯文:執(zhí)政的人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培養(yǎng)良好的風俗,看來只有通過學校教育才行。

表達了這樣一種治學精神,即教育擔負的最大責任不是傳承知識,而是移風易俗,體現了社會本位論的教育目的觀。

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譯文:古時候的帝王,建立國家,統治人民,無不先從教育入手。

強調了教育可以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人,體現了社會本位論的教育目的觀。

不可不會的那道題: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體現了( )的教育目的觀。

A.教育無目的論 B.社會本位論 C.科學本位論 D.個人本位論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