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三、結課的過程及方法

  (一)結課的過程

  在結束一節(jié)課或一個課題時,主要包括簡單回憶,提示要點,檢驗結果,鞏固應用,拓展延伸五個環(huán)節(jié)。具體的含義如下∶

  1.簡單回憶。對整個教學內容進行簡單回顧,整理認識的思路。

  2.提示要點。指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關鍵點,必要時可做進一步的說明,進行鞏固和強化。

  3.檢驗結果。提出問題或采用其他形式檢驗學習結果。

  4.鞏固應用。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在應用中解決新的問題,鞏固知識,并進一步激發(fā)思維。

  5.拓展延伸。有時為了拓展學生的思路,開闊學生的視野,或把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形成系統(tǒng),需要在結課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擴展延伸。

  (二)結課的方法

  教學結課的形式與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科目、不同教學內容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情況或課堂臨時出現(xiàn)的情況靈活選用、努力創(chuàng)新,不要拘泥于形式、死板單調。

  1.自然結尾法

  正所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教師所講一堂課的最后一個問題的最后一句話落地,下課的鈴聲正好響起,這便是自然式結課。這種結課方式要求教師精于設計課堂教學的內容和結構,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進程和時間,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結果。

  2.懸念留疑法

  葉圣陶說∶“結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結尾最忌的卻是真?zhèn)€完了。”懸念式結課,即結課時留下疑問,誘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聽 下回分解”的懸念效應。好的懸念設置能誘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能激發(fā)學生思維想象的浪花,能使學生產(chǎn)生急于知道下文的迫切心理。為此,教師要認真研究、仔細 分析,設計好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造成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一位老師對《少年閏土》結課設計如下∶

  “同學們,‘我’和少年閏土結下了深厚情誼,離別時難舍難分。那么,三十年后他們又見面了,會怎么樣?(學生循著課文思路,紛紛自圓其說)大家 說了很多,可惜都沒說對。(學生困惑)三十年后,真實的情況是,閏土一見‘我”便喊了一聲‘老爺’。這是怎么回事呢?請大家課后閱讀魯迅的小說《故鄉(xiāng)》就 會明白了。”網(wǎng)開一面,欲擒故縱,既強化了教學重點,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3.前后照應法

  前后照應法指教學結束與起始相呼應,使整個教學過程前后照應的方法?;貞膬热莅ㄩ_頭設置的懸念、問題、困難、假設等,是懸念則釋消,是問題 則解決,是困難則克服,是假設則證實或證偽?;貞ㄊ菇虒W表現(xiàn)出更強的邏輯性,讓學生豁然開朗,頓開茅塞,同時還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思路遙遙、驚回起點”的 喜悅感,有助于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教學案例如下∶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內容時,有的老師在課題引入時采用“提出問題’巧布懸 念”,先出示小黑板∶弟弟解一元二次方程x2—15x--100=0,得出兩個根為20和5。姐姐走過來’剛看了一眼就說∶“你做錯了。”姐姐是怎樣看出 來的?有的學生脫口而出∶“驗根。”教師強調∶由題意可知,姐姐是在一瞬間作出判斷的,不可能是利用代入原方程驗根的方法。(學生點頭)

  當老師講完“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韋達定理后,重新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再次考慮課前提出的問題,學生恍然大悟,齊答∶“是利用了韋達定理”。

  4.知識延伸法

  一堂有品位的好課,不只是學生學習的結束,而是把結束作為一種新的開始,即把結課作為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堂內外的橋梁,讓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能力在課 外得到延伸、擴張、充實,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教學案例如下∶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fā)明了雷達。你還知道人們從什么地方得到啟示,發(fā)明了什么?”…… 同學們一下子舉出了十多例子,興趣很濃,教師延伸提出一個問題“你從什么得到啟示,覺得可以發(fā)明什么?”這樣就把學生從課堂上激起的學習興趣延續(xù)到課外, 鼓勵學生去探索課本以外的奧妙。

  5.激勵法

  教師的結課充滿激情,且以意味深長的話語寄厚望于學生,往往很能打動學生的心扉,留下難忘的印象。讓課文的內容與學生現(xiàn)實和未來聯(lián)系起來,激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對理想的追求。教學案例如下∶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多么可貴的科學熱情,多么可貴的嚴謹作風。物候學與我們同學一樣,正處在年青時期,風華正茂。有志于此者,真是大有作為啊!”這樣的結課,能不讓學生熱血沸騰,為之動容嗎?

  6.設置情境法

  設置情境法是以教學情境為憑借,在課末創(chuàng)設出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的一種教學方式。特點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靈。可以運用教學語言或教學媒體構成課堂教學的課末情境,使學生覺得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教學案例如下∶

  《春風吹》課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聲,下雨的響聲,讓學生在朗讀下列兒歌后下課∶

  春風吹,春風吹,吹來了燕子,燕子叫嘰嘰;

  春風吹,春風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

  春風吹,春風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瀝瀝。

  儼然構成師生虛擬“春風與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齊鳴”的教學情境,課雖終而情趣卻盎然不已。

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輔導內部資料、內部測試題
教師資格證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jīng)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線上報名

2015中小幼教師資格證考試專用教材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