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教師面試技巧之教學技能篇:教學目標的設計

通過對學習內(nèi)容的分析,確定了完成教學目標所需掌握的各個知識點與技能項目,通過對學習者初始能力的分析確定了教學的起點。至此,教學的內(nèi)容、對象 狀態(tài)已基本確定,在此基礎上,我們應闡明教師通過教學而使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學習結果或標準,即要確定教學目標,從而使教學工作的結果或標準具 體化、明確化,為以后制訂教學策略及開展教學評價提供依據(jù)。

  一、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概念

  1.目標的層次

  在學校教育中,目標可分為三個層次∶

  (1)培養(yǎng)目標,是第一級水平的目標,它是相對抽象的、陳述較為宏觀的目標,是學校教育努力實現(xiàn)的總目標,也是學校安排開設各種類型課程及課程領域的依據(jù)。

  (2)課程目標,是第二級水平的目標,具體來說是某門課程要實現(xiàn)的目標,考慮不同的學習領域、學生的發(fā)展狀況,以行為目標的形式把寬泛的培養(yǎng)目標分解得更加具體,作為課程標準。

  (3)教學目標,是第三級水平的目標,是將課程目標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描述具體的行為結果,弓f導教學的展開,因此稱為課堂教學目標或?qū)W習目標,描述的范圍是一個單元或一節(jié)課,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完成的具體目標,是目標系統(tǒng)中最具體且可操作的單位。

  2.教學目標概念

  

  2.達成性目標

  達成性目標是一種具體的、個別性的目標,能夠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而使學生確實能夠完成或?qū)崿F(xiàn)。這種目標是對具體的課堂教學效果的最低限度的要 求,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有學生都能夠?qū)嶋H達到的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許多因素有關,但對教學設計者來說,確定教學目標更應該側(cè)重考 慮的任務是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

  (三)教學目標的表述

  在教學目標確定后,如何清晰、準確、具體地表述教學目標,就成為教學目標設計中的一個關鍵問題。一個好的教學目標的表述,就是要將一般性的目標 具體化為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目標,要說明學生在教學后能學會什么,學到什么程度,說明教師預期學生行為改變的結果,這樣才有利于教師在教學時對目標的把 握與評定。一般說來,一個規(guī)范、明確的行為目標的表述,要包含以下四個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xiàn)水平或標準。

  1.行為主體

  行為主體指的是學習者。

  教學目標指向是學生通過學習之后的預期結果,因此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規(guī)范的行為目標開頭應是“學生應該……”,而不是“教給學生……”或“培養(yǎng)學生……”。

  2.行為動詞

  行為動詞盡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詞。

  目標的陳述主要是為了便于后續(xù)的評價行為,因此行為動詞盡可能要清晰、可把握,而不能含糊其詞,否則無法規(guī)定教學的正確方向。行為動詞用以描述 學生所形成的可觀察、可測量的具體行為,分為含糊的與明確的動詞。含糊的動詞有∶知道、了解、欣賞、喜歡、相信等;明確的動詞有∶寫出、背出、列出、選 出、認出、辨別、解決、比較等。為有效提高教學目標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設計者在表述行為目標時應盡可能選用那些意義確定、易于觀察的行為動詞,避免使用 “懂得”、“了解”這類含義模糊、難以觀察的動詞。因為“懂得”、“了解”這類詞是表示內(nèi)部心理過程的術語,而內(nèi)部心理過程無法作直接觀察,對這些詞語的 解釋就可能有很大差別。例如,在講授催化劑時,如果把目標表述為“學生能理解催化劑”的話,那么教學活動結束時學生對催化劑到底理解了還是沒理解,往往難 以明確驗證。但如果把目標具體化為“能按給予的條件辨別出催化劑”,“能說出催化劑、改變、反應速率、化學組成和質(zhì)量、反應前后、保持不變等這些用語的意 義”,就比較容易確認學生是否達到了目標。

  3.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是指影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果沒有明確的行為條件,學生最終的學習結果往往就難以評價,因此,在描述課程與教學目 標時,通常都說明在什么樣的條件下達到何等程度的結果。如“借助工具書”、“無需參考資料的幫助”、“根據(jù)周期表”等等。對條件的表述有四種類型∶一是關 于使用手冊與輔助手段或者不允許使用。如“可以帶計算器”或“允許查詞典”;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在中國行政區(qū)劃圖中,能……”、“根據(jù)下列一組圖, 能寫300字的短文”等;三是時間的限制,如“在10分鐘內(nèi),能……”、“通過兩課時的學習,能記住……”等;四是完成行為的情景,如“在課堂討論時,能 敘述……要點”。

  4.表現(xiàn)水平或標準

  表現(xiàn)水平或標準指學生對目標所達到的最低表現(xiàn)水準,用以評價學習表現(xiàn)或?qū)W習結果所達到的程度。例如,“二十題中至少答對十五題”,“達到90%的正確率”,“完全無誤”,“一分鐘內(nèi)完成”等。標準的說明可以是定量的或定性的,也可以二者都有。一般行為標準分三類∶

  (1)完成行為的時間限制。例如,三分鐘內(nèi)解決問題。

  (2)準確性,即正確操作、運算的百分比或數(shù)字。例如,回答正確率為90%。

  (3)成功的特征。

  例如∶

 ?、賹W生在討論的基礎上能說出二氧化錳在下列兩個反應中的作用(主體)(條件)(行為動詞)(內(nèi)容)(標準)(內(nèi)容)

  ②“在3分鐘內(nèi)(條件),學生(主體)能算出(行為動詞)至少20道題(表現(xiàn)水平)”。

  需要注意的∶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目標呈現(xiàn)方式都要包括這四個要素,有時,為了陳述簡便,可以省略行為主體或行為條件,但前提是以不會引起誤解或多種解釋為標準。

  第二,教學目標表達的是基本的共同可達到的教學標準,而不是無法實現(xiàn)的最高要求,陳述教學目標一定要遵照新課程標準中“內(nèi)容標準”的要求,切不可自作主張、隨心所欲。

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輔導內(nèi)部資料、內(nèi)部測試題
教師資格證保過班,十余年年教學培訓經(jīng)驗,帶你一起沖刺考點!  線上報名

2015中小幼教師資格證考試專用教材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