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浪漫主義時期

【簡述浪漫主義時期交響曲的發(fā)展】

貝多芬的交響曲,無論是在宏大構思方面、音樂技法寫作方面、還是表達思想情感的深度方面,都為19世紀浪漫主義的交響曲發(fā)展樹立了典范。

浪 漫主義的交響曲所表達的情感熱烈、夸張、充滿主觀性和幻想性;交響曲形式不拘一格,隨內容而確立,不再全是嚴格四樂章套曲形式;與姐妹藝術的關系 更為密切,交響曲的構思常源自于文學、美術、戲劇等藝術類型,“標題交響曲”盛極一時;在音樂語言上也有許多革新,如旋律的抒情性和描繪性大大增強,和聲 表現(xiàn)功能擴大,大膽使用半音和聲與不協(xié)和和弦,調性運用趨向多調性和無調性,樂隊的色彩更豐富,作曲家努力挖掘和探索新型樂器音色的運用。

浪漫主義交響曲在沿襲了古典主義純音樂交響曲傳統(tǒng)方面,重視音樂自身內部潛能的發(fā)揮和樂器音色的組合,但也受到浪漫主義情感美學和標題原則的影響。

舒 伯特的交響曲開創(chuàng)了歌唱抒情性交響曲的新領域,門德爾松和舒曼的交響曲,都是充滿詩情畫意的交響曲,表達了浪漫主義對大自然的特殊青睞,勃拉姆斯 是貝多芬交響曲最忠實的繼承者,主題的性格特性、呈現(xiàn)方式及在各樂章貫穿發(fā)展的手法都是貝多芬的進一步推進,他的四首交響曲堪稱浪漫主義無標題交響曲的典 范之作,布魯克納的交響曲采用管風琴式的對位寫作和古老的眾贊歌式的和聲,帶有濃郁的宗教氣息。

在標題交響曲領域,法國作曲家柏遼茲的 《幻想交響曲》帶有個人感情經歷,在每一樂章前都寫有詳盡文字說明,并以“固定樂思”作為貫穿全曲各樂章的有 效統(tǒng)一手段,他標題音樂的創(chuàng)作原則,在其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戲劇傳奇《浮士德的沉淪》中繼續(xù)得以貫徹;李斯特的標題交響曲更注重表達深刻的思 想內涵和哲學理念,寫作了《但丁交響曲》和《浮士德交響曲》,并首創(chuàng)表達詩意境界的高度精煉的單樂章標題音樂新體裁——交響詩。此后,標題性原則在柴科夫 斯基、理查·斯特勞斯、馬勒等作曲家的交響曲中都有所體現(xiàn)。

采用單一主題核心在交響曲套曲中連續(xù)發(fā)展與變形,是浪漫主義交響曲盛行的手法,舒曼的《d小調交響曲》首開此先河,后在交響詩領域得到普遍采用,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弗朗:克、圣桑、西貝柳斯等人的交響曲中亦有體現(xiàn)。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