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公元前221—后589)

1、樂府:西漢設有太樂和樂府二署,分掌雅樂和俗樂。樂府機構成立于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撤消于綏和二年(前7)。主要任務:①采集民間歌 謠②創(chuàng)作和填寫歌詞,改編曲調③編配樂器④進行歌唱和演奏活動。罷樂府的實質不過是罷免了樂府中從事民間音樂部分的人員而已。樂府機構的建立主觀上是為了 適應統(tǒng)治階級宮廷享樂需要,但客觀上卻起到了保存民間音樂的作用:①促成漢代民間音樂的高度繁榮②重視民間音樂的經驗。

2、李延年:是漢武帝時代的樂府領導人,是我國歷史上最早明確記載運用外來音樂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的人,為民族之間音樂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貢獻,是第一位吸 收外來音樂的人。宋代郭茂倩編撰的《樂府詩集》一百卷,保存了從漢代直到唐﹑五代的歷代樂府名作,實際上就是歷代樂府歌曲的歌詞總集。

3、歌舞戲:歌舞戲是南北朝后期興起的一種有故事情節(jié)、角色化妝、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戲曲雛形。它的形成與漢代的百戲有直接淵源。其代表劇目有《大面》、《缽頭》、《踏搖娘》。

4、鼓吹:是一種以打擊樂器和吹樂器演奏為主的音樂形式,以鼓、排簫和笳,為主奏樂器,中間則有歌唱。鼓吹樂起源于我國北方邊境地區(qū)。鼓吹形式用于軍樂,以“短簫鐃歌”為特征,還帶有黃門鼓吹。

5、橫吹:狹義的橫吹指橫吹曲。其后分為二部,有簫笳者為鼓吹,用之朝會、道路,亦以給賜。漢武帝時,南越七郡,皆給鼓吹是也。有鼓角者為橫吹,用于軍中,馬上所奏者是也。橫吹曲的特點是以鼓和角為主奏樂器,于軍中馬上奏之。

6、《相和歌》:是漢代漢族各種民間歌曲的總稱。它包括清唱的“徒歌”;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但名副其實的相和歌是以樂器與歌唱相和的形式, 是指在彈弦樂器和吹管樂器的交替伴奏下由歌者擊節(jié)而唱,乃是唱奏并重的一種藝術歌曲。相和歌常用的樂器有節(jié)、笙、笛、琴、瑟、琵琶、箏等。相和歌的最高發(fā) 展形式為多段體的大型歌舞,叫相和大曲。是一種歌、舞、樂并用,有一定復雜結構形式的作品。結構包括“艷”、“曲”、“解”、“趨”四個部分。“艷”是華 麗、婉轉的抒情段落,一般在曲前,相當于“前奏”;“曲”是歌唱部分;“解”是器樂伴奏下的舞蹈部分,它的速度是快速、急劇的,情緒是熱烈、奔放的; “趨”的速度比較急促,常用在一曲末尾,相當于“尾聲”。“亂”屬于全曲的高潮,常處于帶有結束性的段落。

7、董仲舒:唯心主義大師,是漢代官方哲學思想的奠基者,在他的手里,孔子學派的學說與神話迷信結合起來,形成一種神秘主義的潮流。

觀點:自然界的各種災異是出于神的一種警告神的意志是通過“陰陽”“五行”等勢力來指導自然界和社會的命運。提出了“不變”的形而上學宇宙觀,為封建秩序的永恒存在做辯護。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