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
一、教學評價
1、內容包括:①認知;②技能;③情感。
2、常用手段:
認知和技能領域:標準化成就測驗、教師自編測驗。
情感與道德表現(xiàn):非測驗性的評價手段(案卷分析、觀察、談話等)。
二、標準化成就測驗
1、定義:指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于大規(guī)模范圍內評定個體學業(yè)成就水平的測驗。
2、特點:由專門機構或專家學者編制;施測條件、計分手段、分數(shù)的解釋完全相同
3、優(yōu)越性:
(1)客觀性。在大多數(shù)情境下,標準化測驗是一種比教師發(fā)展出的測驗更加客觀的測量工具。(2)計劃性。專家在編制標準化測驗時,已經(jīng)考慮到所需的時間和經(jīng)費,因此標準化測驗比大部分的課堂測驗更有計劃性。
(3)可比性。標準化測驗由于具有統(tǒng)一的參照標準,使得不同考試者的分數(shù)具有可比性。
4、問題:與學校課程之間關系很不協(xié)調;測驗結果的不當使用,對個體造成不良影響。
三、教師自編測驗
1、定義:由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是為特定的教學服務的。
2、測驗前的計劃
(1)確定測驗的目的。
(2)確定測驗要考查的學習結果。
(3)列出測驗要包括的課程內容。
(4)寫下考試計劃或細目表。
(5)針對計劃測量的學習結果,選擇適合的題型。
3、自編測驗的類型:客觀題、主觀題。
4、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征
①信度--指測驗的可靠性,即多次測驗分數(shù)的穩(wěn)定一致的程度。
②效度--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③區(qū)分度--測驗項目對所測量屬性或品質的區(qū)分程度或鑒別能力。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p>